烏藥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烏藥葉
Wū Yào Yè
別名 蒡箕茶
功效作用 溫中,理氣,止痛。治腹中寒痛,小便滑數,食積風濕關節痛
英文名 Leaf of Combined Spicebush
始載於 本草綱目拾遺
毒性  
歸經 脾經腎經
藥性
藥味

烏藥葉 (《本草拾遺》)

異名】蒡箕茶(《醫林纂要》)。

【來源】樟科植物烏藥的葉。

【植物形態】烏藥,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達4-5m。根木質,膨大粗壯,略成念珠狀。樹皮灰綠色。小枝幼時密被銹色短柔毛,老時平滑無毛;莖枝堅韌,不易斷。叫互生,革質,橢圓形至廣倒卵形,長3-8cm,寬1.5-5cm,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圓形或廣楔形,全緣,上面綠色,有光澤,除中脈外,均光滑無毛,下麵灰白色,被淡褐色長柔毛,後變光滑,葉脈3條,基出,極明顯;葉柄短,有短柔毛。傘形花序腋生,幾無總梗;小花梗長1.5-3mm,被毛,簇生多數小花;花單性雌雄異株,黃綠色;花被6片,大小几相等,廣橢圓形,雄花雄蕊9枚,排成3輪,最內一輪的基部有腺體,花藥2室;雌花有退化雄蕊多枚,子房上位,球形,1室,胚珠1枚。核果近球形,初綠色,成熟後變黑色。花期3-4月。果期10-11月。

【功用主治】溫中,理氣,止痛。治腹中寒痛,小便滑數,食積風濕關節痛

①《本草拾遺》:"炙研煎飲代茗,補中益氣,止小便滑數。"

②《本草蒙筌》:"下氣。"

③《醫林纂要》:"溫中燥脾,消食殺蛔。治腹中寒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外用:搗敷。

【選方】治風濕性關節炎跌打腫痛:烏藥鮮葉搗爛酒炒敷患處。(《廣西中藥志》)

關於「烏藥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