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室內環境與健康
醫學電子書 >> 《中醫養生學》 >> 環境與養生 >> 室內環境與健康 |
中醫養生學 |
|
|
住宅是人們生活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為了充分利用自然環境中的有利因素,防止不良影響而創造的日常生活室內環境。
室內環境對人體的作用一般是長期的、慢性的,不易在較短時間內明顯表現出來,一些環填因素又常同時綜合作用於人體。因此,它與居民健康的關係是複雜的。良好的室內環境可提高機體各系統的生理功能,增強抵抗力,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反之,低劣的室內環境對人形成一種惡性刺激,使居民健康水平下降。
一、理想的居室環境
(一)居室結構
居民的住宅和平面配置要適當。一般說,每戶住宅應有自己獨立的成套房間,包括主室和輔室。主室為一個起居室和適當數目的臥室;輔室是主室以外的其他房間,包括廚房、廁所、浴室、貯藏室以及過道、陽台等室外設施。主室應與其他房間充分隔開,以免受其不良影響,並且應有直接採光。臥室應配置在最好的朝向。
對居室面積的要求是寬敞適中。《呂氏春秋.重已》說:「室大則多陰,台高則多陽。多陰則蹶,多陽則痿,此陰陽不適之患也」。即是說,居室不宜太高大,也不宜太低小,否則陰陽各有偏頗,會導致疾病的發生。從現代衛生學的要求,正常居室面積為15m2左右,城市住房每人均6~9m2,農村8~12m2為宜。居室淨高為2.6~2.8m,炎熱地區可稍高,寒冷省份可略低一些。
居室進深是指開設窗戶的外牆內表面至對面牆壁內表面的距離。它與採光和換氣有關,通常一側有窗的房間,進深不宜超過從地面到窗上緣的2~2.5倍;兩側開窗者,進深可增加到這個高度的4~5倍。另外,居室進深與居室寬度之比,不宜大於2比1,最好是3比2,以便於室內傢具的布置。
室內微小氣候是指室內由於圍爐結構(牆、屋頂、地板、門窗等)的作用,形成的與室外不同的室內氣候。它主要由氣溫、氣濕、氣流和熱輻射(周圍物體表面溫度)四種氣象因素組成。這四種氣象因素綜合作用於人體,直接作用是影響人體的體溫調節。
居室內的微小氣候要能保證機體的溫熱平衡,不使體溫調節功能長期處於緊張狀態。保證居民有良好的溫熱感覺,正常地工作和作息。
居室內微小氣候的標準以冬夏兩季為準。夏季室內適宜溫度21℃~32℃,最適範圍為24℃~26℃;氣濕(相對濕度)為30%~65%,氣流速度為0.2~0.5m/s,最大不宜超過3m/s。冬季室內溫度的適宜範圍是16℃~20℃;氣濕為30%~45%;氣流速度為0.1~0.5m/s。
(三)室內採光
居室採光明暗適中,隨時調節。如《遵生八箋》說:「吾所居座,前簾後屏,太明即下簾以和其內映,太暗即捲簾以通其外耀。內以安心,外以安目。心目皆安,則身安矣」。
室內光照包括自然光線(日照)和人工光線的照明。室內日照指通過門窗進入室內的直接陽光照射。陽光中的紫外線有抗佝僂病,提高免疫力,殺菌消炎等作用。一層清潔的窗玻璃可透過波長為318~320nm以上的紫外線。但有60%~65%的紫外線量被玻璃反射和吸收;且隨陽光射入室內深度的加大,紫外線量也逐漸減少,距窗口4m處,僅為室內紫外線量的1/50~1/60,即使這樣,其中的直射光和散射光仍有一定殺菌和抗佝僂病作用。
為保證室內有適宜光照,一般認為,北方較冷的地區冬季南向居室,每天至少應有3小時日照,其他朝向的居室還需多些。夏季則應盡量減少日照,防止室溫過高。
夜間或白天自然光線不足時,要利用人工光線照明。人工照明要保證照度足夠、穩定、分布均勻,避免刺眼,光源組成接近日光以及防止過熱和空氣污染等。
(四)居室通風
居室的自然通風可保證房間內的空氣清潔,排除室內的濕熱穢濁之氣,加強蒸發散熱,改善人們的工作休息環境。因此,廚房和廁所應有良好通風;夏季炎熱地區應使主室內形成穿堂風。外廊式住宅(一側為房間,另一側為開放式走廊)的外廊,除能起到陽台和避陽作用外,較容易形成穿堂風,適合於炎熱地區。
二、不良的室內環境
(一)潮濕陰暗
當微小氣候變化超出一定範圍,機體體溫調節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就會影響人體生理功能,降低抵抗力、增加患病率。如人們長期居住在寒冷潮濕房間里,易患感冒、凍瘡、風濕病和心血管系統疾病。尤其對老年人,室溫更為重要,老人體內產熱少,體溫調節功能差,對外界溫度變化不敏感。有時室溫相當低,而老人感覺不到,當體溫降至35℃以下時,就會產生「老年低體溫症」,表現血壓下降,心跳過緩或心律不齊,甚至意識障礙,頸項強直。而在高溫多濕環境里,人會感到悶熱難耐,疲倦無力、工作效率下降,容易中暑乃至死亡。另外,如居室光線陰暗,視力調節緊張,可引起近視,紫外線照射不足,將影響兒童發育,使佝僂病增加。
(二)空氣污濁
人們大部分時間在室內度過。據有關部門監測,室內空氣污染比室外更嚴重。就一天時間分析,早晚尤甚;從超標幅度來看,平房污染最重,樓房次之,辦公室最輕。
室內空氣污染的來源主要有六:
1、人的呼吸過程可使室內空氣中氧含量減少,二氧化碳和水分含量增多。
2、人體皮膚、衣履、被褥及物品,能發散出各種不良氣體與碎屑等。
3、人們談話、咳嗽、噴嚏以及生活活動。能將上呼吸道的微生物和地面、牆面上的微生物及灰塵播散到空氣中。
4、使用煤爐、煤氣或石油汽化氣灶以及生物燃料(木頭、秸桿、稻殼等)做飯、取暖時,燃料燃燒產生有害氣體,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懸浮顆粒物。
5、吸煙時產生的煙氣中含有多種有害物,主要有一氧化碳、尼古丁、致癌性多環芳烴。
6、室外污染空氣進入室內時,將其所含的各種污染物帶入室內。
室內空氣污染對人體身心健康危害嚴重,當二氧化碳的含量達0.07%時,敏感者就會感到不舒服;當二氧化碳含量達0.1%時,空氣中的其它性狀開始惡化,出現顯著的不良氣味,人們會較普通地感到不愉悅。空氣中有大量微生物和煙塵的污染時,可致呼吸道疾病傳播機會增加、甚至引起肺癌。
三、預防保健措施
(一)改良房屋結構
為了保障人體健康,我國人民經過長期生活實踐,在居室改良上積累了一套豐富的經驗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北方冬季長,為使居室溫暖舒適,常設斗門、加厚牆壁、雙層窗戶、室內用門帘、屏風。壁氈、布幔等保暖。南方夏季炎熱多雨,住房常採用通風閣樓坡屋頂,雙層瓦通風屋頂,屋檐較寬闊。有的屋頂還設有一可開關的天窗,根據需要調節室內採光,保證室內通風、清爽、乾燥。另外,採用內含空氣的雙層牆和浮築樓板,也可減少噪聲的傳播。
(二)搞好自然通風
居室內的自然通風主要取決於門窗的合理開設和人們的生活習慣。我國北方冬季為抵禦寒風,都緊閉門窗,室內污染物負荷較高,應注意每天定期開窗換氣,住室內空氣經常對流暢通,可減輕污染程度。而且,自然通風比空調機,電風扇效果好,風速柔和,風向較瀰漫,人體易於適應,不會形成二次污染(如空調機的噪聲等)。
(三)防治室內污染
廚房是室內空氣的主要污染源。因此,除保證自然通風外,還可採取一些簡便易行的措施。如在煤氣灶上安裝吸風罩,做飯時先打開窗戶,關好居室的門;點煤氣時,先劃火柴後打開關;煎炒時不要油溫太高;不要在廚房內看書或就餐;用完煤氣後,要把廚房的總開關關緊,並經常檢查是否有漏氣的地方等等。
居室內、辦公室內不得吸煙;不要高聲說話;盡量旋低錄音機、電視機的音量;輕手關門、輕聲走路,以保持室內清潔、安靜。
另外,搞好室內衛生,定期消毒,對防治污染也至關重要。
(四)美化居室環境
居室的美化要根據房間的使用性質、空間大小、光照程度、傢俱陳設以及個人興趣愛好等,因地制宜進行安排,只要布局得當,相互協調,就會給人以美的感受。
色彩是室內空間的精神,室內的視覺、氣質、格調主要由色彩語言來表現。從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來說,室內色彩應令人感到親切、舒適,明快。一般講,淺黃、乳白色可增加房間的亮度,使房間顯得寬敞、給人以莊重、典雅感;嫩綠、淺藍色顯得溫柔、恬靜,使人產生安謐、幽美感。向陽房間光線充足,傢俱色彩可選擇淺藍、灰綠等中性偏冷的色彩;背陰房間光線較暗,傢俱色彩也較深的,牆面色彩可選擇奶白、米黃等偏溫和者。餐廳漆成橙黃色,可刺激食慾;書房採用淺綠格調,有利緩解視力疲勞;廚房、衛生間可用白色或灰色,使環境的光線更加諧和。
室內布置要根據人們在室內的活動方式而定。客廳和餐廳的陳設以「動態」為主,書房和臥室以「靜態」為主。客廳是待客處,要盡且保持寬敞、空間感強。擺設的花木以藝術觀賞為主,選一些枝葉繁茂的綠色植物,如萬年青、君子蘭、龜背竹等,可使整個客廳顯得雅緻大方。書房是讀書學習的地方,陳設布置應從有利於學習著眼。如《遵生八箋》說:「書齋宜明靜,不可太敞。明靜可爽心神,宏敞則傷目力」,窗欞四壁可種些碧蘿、劍蘭,擺點松、竹盆景,使書齋「青蔥鬱然」;「近窗處,蓄金鯽五、七頭,以觀天機活潑」,這又體現了靜中有動的布局特色。臥室的陳設應令人寧靜舒適。床鋪的安置不宜正對臥室門,因房門一開就見到床,私密性不佳;且風從門外直接吹到身上,容易著涼、生病。若窗口開得太低,床頭也不宜正對窗口,理由同前。臥室牆上可設置一些軟枝低垂的觀葉植物,如吊蘭,增加靜謐感。
(五)香味淨化空氣
焚香原本是一項祛穢濁氣味,抑制毒害的衛生措施,在我國有悠久歷史。香的種類很多,一般採用各種芳香植物或驅蚊藥物及香料精製而成,有的還加入各種中藥。居室內焚香,可清潔辟穢、殺蟲解毒,還可清心怡情。如霉雨季節在室內焚香可驅除霉腐氣味、淨化空氣;對儲藏食品的居室用藥香薰一薰,實際上是對食品中的致病菌進行一次「掃除」;學習工作時點燃一支衛生香,則有清心開竅、活躍思維、振奮精神的功效。但室內焚香不宜過多,特別通風不良或有病人在臥的房間。一般每次點燃一支衛生香即可,以防化學香精的煙霧中毒。
另外,室內通風不暢時,常有碳酸氣等怪味,可在燈泡上滴幾滴香水或花露水,遇熱後慢慢散發香味,室內就會陣陣清香撲鼻。
居住環境與健康 | 起居作息與養生 |
關於「中醫養生/室內環境與健康」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