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傷科按摩學/周圍神經損傷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醫傷科按摩學》 >> 損傷後遺症 >> 周圍神經損傷
中醫傷科按摩學

中醫傷科按摩學目錄

周圍神經損傷(單肢癱)是骨折脫位的常見並症,但肢癱瘓則是其後遺症。屬傷科常見疾病之一。

解剖生理

上肢神經發自臂叢。臂叢神經由頸5到8與胸1脊神經前支組成,分布於胸背部上肢肌下肢神經發自腰叢骶叢,腰2到4組成股神經閉孔神經,分布於大腿前方及內側的肌肉;腰4至3組成坐骨神經,分布於大腿後側及小腿部、足踝部的肌肉。

周圍神經運動神經纖維感覺神經纖維混合組成。每一個主要神經都具有神經干,由神經束組成。外有神經外膜包繞,神經束外有束衣,由神經纖維組成。神經纖維由神經內膜包繞支持。神經纖維由許多神經纖維之神經軸組成。其外有髓鞘包繞者,稱有髓鞘神經;無髓鞘包繞者,則稱無髓鞘神經。周圍神經一般是有髓鞘神經。髓鞘外有神經鞘膜,其上有許旺氏細胞,該細胞神經再生所必需的細胞。

【病因病理

周圍神經損傷,常由擠壓、挫裂、牽拉或銳器、槍彈所引起。如神經干長期受壓迫,可致神經纖維供血受阻,發生退行性改變而失去功能,但其鞘膜和結構仍保持完整。神經受到較小的鈍性暴力而挫傷,神經軸或鞘膜少部分損壞;若有尖銳的骨片將神經刺傷,則神經軸與鞘膜全部或大部分斷裂;若肢體受到強力牽拉,可發生嚴重的損傷,故大部分難以恢復。因神經軸或鞘膜全部分斷裂;若肢體受到強力牽拉,可發生嚴重的損傷,故大部分難以恢復。因神經軸或鞘膜受到破壞,2到3個月神經元纖維及神經髓鞘分裂成小段而被吸收,僅剩下管狀的神經鞘膜。神經斷裂縫合後,約在第十天以後,每天以1毫米的速度從近端向遠端生長。影響神經再生的因素,與損傷的程度、性質、斷裂之間有否空隙、縫合的時間及縫合正確與否有關。

臨床表現與診斷】

周圍神經損傷,具有受累肢體的肌張力降低、反射、感覺、運動消失等特點。肌肉逐漸萎縮,傷後3個月最明顯,1到2年萎縮達到極限。並出現皮膚、肌肉、關節囊萎縮變性,骨質疏鬆關節強直指甲粗糙等。不完全損傷,受累肢體可保存部分功能,並可出現感覺過敏現象。

1.臂叢神經損傷 輕者,僅上肢某一部分不能運動,無明顯感覺障礙,可出現部分肌群癱瘓或運動無力;重者,受累肢體出現較重的癱瘓和運動、感覺障礙。臂叢神經完全損傷,受累以下肢體呈弛緩性下垂,並隨軀幹運動而搖擺,由於肌肉嚴重萎縮、鬆弛,肱骨頭常位於關節下半部而呈半脫位上臂損傷,肩、肘、腕及掌指關節自主運動功能喪失,前臂處於旋前位,上肢外側麻木,大魚際肌與橈側屈腕肌麻痹。前臂損傷,前臂或腕的功能部分或全部喪失,上肢內側麻木,手內在肌癱瘓,小指無名指屈伸功能喪失。

2.橈神經損傷 傷主幹者,出現腕下垂,伸指肌與拇外展肌功能喪失,一、二掌骨背側麵皮膚感覺消失。深支損傷,出現伸指肌和拇外展肌功能喪失,橈側伸腕長肌功能存在;淺支損傷,僅出現拇、食指背側皮膚感覺消失。

3.正中神經損傷 傷後橈腕關節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對掌,拇、中、食三指屈肌功能喪失,大魚際肌肉萎縮,呈猿手。橈側三個半指掌面淺感覺消失。

4.尺神經損傷 傷後出現小魚際肌和骨間肌萎縮,各指不能做收展動作,小指、無名指的掌指關節過伸、指間關節屈曲,呈爪形畸形;小指與無名指尺側半掌面與背側皮膚感覺消失。

5.坐骨神經損傷

(1)坐骨神經干高位損傷 膝關節屈曲功能喪失,小腿及足部肌肉全部癱瘓,足下垂。小腿後、外側和足部淺感覺消失。

(2)腓總神經損傷 呈現足下垂,足不能外翻和背伸,小腿前外側和足背淺感覺消失。若腓深神經損傷,則出現足下垂,第1、2趾之間皮膚感覺喪失。不影響足的外翻活動。

(3)脛神經損傷 主幹損傷時,足不能跖屈、內翻活動,足趾不能跖屈及收展活動。足底內、外側神經損傷時,足趾不能跖屈,足底及各趾末節的背面淺感覺消失。

【治療】

1.原則 加強血液循環,增強傷部組織新陳代謝,改善神經細胞和組織的興奮性,促使受累肢體的功能恢復。

2.施術部位 受累肢體。

3.取穴

上肢 取天鼎缺盆肩井天宗肩貞極泉曲池小海外關內關合谷,及上肢神經易觸及的部位。

下肢 取環跳、上繆、次繆、承扶殷門委中承筋承山崑崙太溪氣沖沖門髀關風市陽陵泉足三里絕骨解溪血海陰陵泉三陰交、公孫、太白,及下肢神經易觸及的部位。

4.施術手法 推、揉、滾、打、按、撥、彈、拿。

5.刺激量及時間本病適宜較重的手法刺激量;每次治療時間二十分鐘左右。

6.手法操作 上肢神經損傷,病人取坐位;下肢神經損傷,病人取臥位。術者立其傷側,按下列四個步驟施術手法。

(1)推滾揉按傷肢法 雙手由傷肢近端交替推至遠端數十次;單手小魚際部或掌指關節滾傷肢數分鐘;雙手掌或多指抱揉傷肢5到7遍;雙拇指由近側向遠端交替按壓損傷神經路線數遍。

(2)撥打拿彈傷肢法 由近端至遠端用雙手拇指重撥、雙手空拳或掌側交替打叩多、指捏拿、提彈傷肢筋肉各5到7遍,此步手法以肢體發熱為度。

(3)按摩傷肢俞穴法 雙手或單手拇指按、揉傷肢常用俞穴5到7個,各零點到一分鐘;拇指撥損傷之神經干易觸及的部位3到5次。

(4)揉搓撞震傷肢法 雙手掌相對往返揉、搓傷肢數遍;繼之,一手固定傷肢上段適宜部位,另手握傷肢遠端向上撞震傷肢三大關節;壓放熱穴各半分鐘,掌推撫傷肢結束。

【注意事項】

1.加強功能訓練,有助於改善神經、肌肉營養與促進運動功能的恢復。

2.注意傷肢保暖,禁用冷水沖洗。

3.配合內服滋補肝腎類藥物,或其它物理療法

4.通過積極治療,1到2年仍不能恢復者,上肢神經損傷,可考慮肌腱轉移手術,以改善肢體運動功能;下肢神經損傷,應該考慮關節融合術,以穩定關節。

參看

32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 | 功能鍛煉 32
關於「中醫傷科按摩學/周圍神經損傷」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