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傷科按摩學/功能鍛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醫傷科按摩學》 >> 功能鍛煉
中醫傷科按摩學

中醫傷科按摩學目錄

功能鍛煉又稱練功療法,古稱導引。它是通過肢體運動來預防和治療某些損傷性疾病,促進肢體功能恢復的一種有效方法。

在《內經》中就有導引的記載。張介賓在《類經》註解中說:「導引,謂搖筋骨,動肢節,以行氣血也」,「病在肢節,故用此法」。張隱庵的註解認為:「氣血之不能疏通者,宜按矯導引。」說明了功能鍛煉早在秦漢以前就已成為治療傷病的一種重要方法。華佗認為:「人體欲得勞動,但不得使極爾,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熊經鴟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他根據流水不腐,戶樞不蠢的道理,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創立了五禽戲,後世醫家又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逐步發展成為一種獨特的功能鍛煉方法。如《諸病源候論》中收集了《養生方導引法》中許多導引療法。《備急千金要方》中載「天竺國按摩法」,實際上是運用導引與自我按摩相結合的鍛煉方法,以求「百病除,行及奔馬,補益延年,能食,眼明輕健,不復疲乏」。《仙授理傷續斷秘方》也很重視肢體損傷固定後的功能鍛煉,把功能鍛煉活動作為重要治療原則,提出「凡曲轉,如手腕腳凹手指之類,要轉動,要藥貼,將絹片包之,後時時運動,……或屈或伸,時時為之方可」。在《醫說.顛扑打傷》中有一醫案,介紹了使用竹管的搓滾舒筋方法治療膝關節損傷後遺症,不兩月,活動功能恢復如常。、該書還介紹了腳踏轉軸幫助關節功能活動的鍛煉方法。以後元代、明代和清代的不少醫家對此療法也都相當重視,如《雜病源流犀燭》及《古今圖書集成.臟腑身形及諸疾門》等,在敘述每病方藥治法後,往往還附以導引法。

實踐證明,功能鍛煉對治療損傷能起到加速氣血流通,祛瘀生新,改善血液淋巴循環,促進瘀腫消散、吸收的作用;還能促進骨折的癒合,使關節、筋絡得到濡養,防止筋肉萎縮關節僵硬骨質疏鬆等,有利於損傷肢體功能的恢復。目前,功能鍛煉在傷科臨床中已被普遍運用,並被列為治療筋骨損傷的基本方法之一。

32 周圍神經損傷 | 功能鍛煉概述 32
關於「中醫傷科按摩學/功能鍛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