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叢
A+醫學百科 >> 骶叢 |
(一)骶叢的組成和位置
骶叢sacral Plexus由腰骶干(L4、5)以及全部骶神經和尾神經的前支組成。骰叢位於盆腔內,在骶骨及梨狀肌前面,髂內動脈的後方。骶叢分支分布於盆壁、臀部、會陰、股後部、小腿以及足肌和皮膚。骰叢除直接發出許多短小的肌支支配梨狀肌、閉孔內肌、股方肌等外,還發出以下分支。
(二)骶叢的分支
l.臀上神經 superior gluteal nerve(L4、5,S1)伴臀上動、靜脈經梨狀肌上孔出盆腔,行於臀中、小肌間、支配臀中、 小肌和闊筋膜張肌。
2.臀下神經inferior gluteal nerve(LS,S1、2)伴臀下動、靜脈經梨狀肌下孔出盆腔,達臀大肌深面,支配臀大肌。
3.陰部神經pudendal nerve(S2~4)伴陰部內動、靜脈出梨狀肌下孔,繞坐骨棘經坐骨小孔入坐骨直腸窩,向前分支分布於會陰部和外生殖器的肌和皮膚,其分支有:①肛(直腸下)神經anal nerves分布於肛門外括約肌及肛門部的皮膚。②會陰神經 perineal nerves分布於會陰諸肌和陰囊或大陰唇的皮膚。③陰莖(陰蒂)神經 perineal nerve of penis(clitoris)走在陰莖(陰蒂)的背側,主要分布於陰莖(陰蒂)的皮膚。
4.股後皮神經 posterior femoral cutaneous nerve(S1~3)出梨狀肌下孔,至臀大肌下緣淺出,主要分布於股後部和月國窩的皮膚。
5.坐骨神經sciatic nerve(L4、5,S1~3)是全身最粗大的神經,經梨狀肌下孔出盆腔,在臀大肌深面,經坐骨結節與股骨大轉之間至股後,在股二頭肌深面下降,一般在月國窩上方分為勝神經和腓總神經。在股後部發出肌支支配大腿後群肌。自坐骨結節與大轉子之間的中點到股骨內、外髁之間中點的連線的上2/3段為坐骨神經的體表投影。坐骨神經痛時,常在此投影線上出現壓痛。坐骨神經的變異主要有:①分支平面差異較大,有的分支平面很高,甚至在盆腔內就分為二支。②與梨狀肌的關係多變,根據國人統計資料,坐骨神經以單幹出梨狀肌下孔者佔66.3%。而以單幹穿梨狀肌或以兩根夾持梨狀肌,一支出梨狀肌下孔,另一支穿梨狀肌等變異型者佔33.7%。
(l)脛神gtibial nerve(L4、5,S1~3):為坐骨神經本乾的直接延續。在月國窩內與月國血管伴行,在小腿經比目魚肌深面伴脛後動脈下降,過內踝後方,在屈肌支持帶深面分為足底內側神經medial plantar nerve和足底外側神經lateral plantar nerve二終支入足底。足底內側神經,經拇展肌深面,至趾短屈肌內側前行,分布於足底 肌內側群及足底內側和內側三個半趾跖麵皮膚。足底外側神經,經拇展肌及bnb趾短屈肌深面,至足底外側向前,分布於足底肌中間群和外側群,以及足底外側和外側一個半趾跖麵皮膚。脛神經在月國窩及小腿還發出肌支支配小腿肌後群。脛神經發出腓腸內側皮神經,伴小隱靜脈下行,在小腿下部與腓腸外側皮神經(發自腓總神經)吻合成腓腸神經,經外踝後方弓形向前,分布於足背和小趾外側緣的皮膚。脛神經損傷的主要運動障礙是足不能跖屈,內翻力弱,不能以足尖站立。由於小腿前外側群肌過度牽拉,致使足呈背屈及外翻位,出現「鉤狀足」畸形。感覺障礙區主要在足底面。
(2)腓總神經common peroneal nerve(L4、5,S1、2):自坐骨神經發出後沿股二頭肌內側走向外下,繞胖骨頸外側向前,穿腓骨長肌分為腓淺和腓深神經。腓總神經的分布範圍是小腿前、外側群肌和小腿外側、足背和趾背的皮膚。腓淺神經superficial veroneal nerve:在腓骨長、短肌與趾伸肌之間下行,分出肌支支配腓骨長、短肌,在小腿下1/3處淺出為皮支,分布於小腿外側,足背和第2~5趾背側皮膚。腓深神經deep peroneal nerve:與脛前動脈相伴而行,先在脛骨前肌和趾長伸肌間,後在脛骨前肌與姆長伸肌之間下行至足背。分布於小腿肌前群、足背肌及第1,2趾背面的相對緣皮膚。
關於「骶叢」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