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損傷
A+醫學百科 >> 坐骨神經損傷 |
坐骨神經損傷
目錄 |
疾病分類
骨與創傷科
疾病概述
坐骨神經為腰髓4、5和骶髓1、2、3神經根組成。損傷原因:多由股部或臀部火器傷引起,有時髖關節脫臼和骨盆骨折亦可合併坐骨神經損傷。藥物注射性損傷亦不少見。完全斷裂時膝以下肌肉全癱,但膕繩肌一般影響不大,如為部分損傷則表現為腓總神經或脛神經的部分癱瘓。常須廣泛遊離神經並屈膝及過伸髖關節才能縫合。術後固定於上述位置6~8周。修復神經對恢復感覺及營養意義很大,可防治潰瘍。
疾病描述
坐骨神經由脛神經和腓總神經組成,分別起於腰4、5和骶1-3的前、後股,包圍在一個結締組織鞘中。穿梨狀肌下孔至臀部,於臀大肌深面沿大轉子與坐骨結節中點下行,股後部在股二頭肌肉與半膜肌之間行走,至蟈窩尖端分為脛神經和腓總神經,沿途分支支配股後部的股二頭肌、半腱肌和半膜肌。損傷後表現依損傷平面而定。
症状體征
髖關節後脫位、臀部刀傷、臀肌肉攣縮手術傷以及臀部肌注藥物均可致其高位損傷,引起股後部肌肉及小腿和足部所有肌肉全部癱瘓,導致膝關節不能屈、踝關節與足趾運動功能完全喪失,呈足下垂。小腿後外側和足部感覺喪失,足部出現神經營養性改變。由於股四頭肌腱全,膝關節呈伸直狀態,行走時呈跨越步態。如在股後中、下部損傷,則蟈繩肌正常,膝關節屈曲功能保存。
疾病病因
髖關節後脫位、臀部刀傷、臀肌肉攣縮手術傷以及臀部肌注藥物均可致其高位損傷。
病理生理
髖關節後脫位、臀部刀傷、臀肌肉攣縮手術傷以及臀部肌注藥物均可致其高位損傷,引起股後部肌肉及小腿和足部所有肌肉全部癱瘓,導致膝關節不能屈、踝關節與足趾運動功能完全喪失,呈足下垂。小腿後外側和足部感覺喪失,足部出現神經營養性改變。由於股四頭肌腱全,膝關節呈伸直狀態,行走時呈跨越步態。如在股後中、下部損傷,則蟈繩肌正常,膝關節屈曲功能保存。
診斷檢查
治療方案
高位損傷預後較差,應儘早手術探查,根據情況行神經松解和修復手術。
疾病預防
避免創傷。
用藥安全
1、男性青壯年多見,單側為多;
2、每日睡前用熱毛巾或布包的熱鹽熱敷腰部或臀部,溫度不可太高,以舒適為宜。硬板床休息,可堅持做床上體操;
3、要勞逸結合,生活規律化,適當參加各種體育活動;
4、運動後要注意保護腰部和患肢,內衣汗濕後要及時換洗,防止潮濕的衣服在身上被焐干,出汗後也不宜立即洗澡,待落汗後再洗,以防受涼、受風;
5、在急性疼痛期,不要拾起超過10斤的重物和不要用腿、臂和背部用力上舉重物,可推但不要拉重物。
參考
健康問答網關於坐骨神經損傷的相關提問
關於「坐骨神經損傷」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