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棲蓼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兩棲蓼
Liǎnɡ Qī Liǎo
別名 小黃藥、水葒、天蓼
功效作用 清熱利濕。用於痢疾;外用治疔瘡
英文名  
始載於 貴州草藥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多年生草本,有根狀莖。生於水中者:莖橫走,節部生根;葉有長柄,柄由托葉鞘中部以上伸出;葉片矩圓形,浮於水面,長5~12厘米,寬2.5~4厘米,先端鈍,基部通常為心形。生於陸地者:莖直立,不分枝;葉有短柄;葉片寬披針形,密生短硬毛,長6~14厘米,寬1.5~2厘米,頂端急尖,基部近圓形;托葉鞘筒狀,頂端截形。花序穗狀,頂生或腋生;苞片三角形;花淡紅色或白色;花被5深裂;雄蕊5;花柱2,伸出於花被之外。瘦果近圓形,兩面凸出,黑色,有光澤。

生於湖泊、河流淺水中和水邊濕地。分布吉林、遼寧、河北、山西、山東、陝西、湖北、雲南、貴州等地。

【各家論述】《貴州草藥》:清熱利濕。治痢疾,腳浮腫,疔瘡。

【別名】小黃藥

【來源】科蓼屬植物兩棲蓼Polygonum amphibium L.,以全草入藥。夏秋採收,晒乾。

性味歸經】苦,平。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用於痢疾;外用治疔瘡。

【用法用量】 3~5錢;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備註】(1)山東昌維地區有用本品治療肥大性脊椎炎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關於「兩棲蓼」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