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花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三月花 | 中藥圖典 |
三月花 Sān Yuè Huā |
|
---|---|
別名 | 報春花、華紫報春花 |
功效作用 | 散瘀止血。主產後惡露不盡 |
英文名 | |
始載於 | |
毒性 | |
歸經 | |
藥性 | 溫 |
藥味 | 苦 |
【藥名】三月花
【漢語拼音】san yue hua
【科屬分類】報春花科
【主治】產後惡露不盡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500-3000m的山坡草地和灌叢中。
【採收和儲藏】夏季採收,晒乾或鮮用。
【資源分布】分布於匹川西部(石棉、普格、滬定)、貴州(貴陽、水城、雷山)和雲南(騰衝、龍陵、水平、馬關、大理、麗江、雙柏、易門、昆明)。
【動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根須狀,鮮時白色肉質。葉基生,蓮座狀;開花期葉叢基部有芽鱗,宿存,闊卵形,長1.5-4cm,寬1-2cm,稍帶肉質,先端通常漸尖,無粉或被稀薄的粉質腺體。葉柄近於無或有時與葉片近等長,具寬翅;葉片長圓形至倒披針形,連柄長3-15cm,寬1.5-4cm,果期可長達20cm或更長,先端圓形或鈍,基部漸狹,邊緣具小牙齒和緣毛,通常極窄外卷,上面被短柔毛或變無毛,下面沿葉脈被毛或近於無毛,老葉下面具粉質腺體或有時被白色或淡黃色粉。花葶粗壯直立,長達葉叢的6倍以上,無毛或被短柔毛,無粉或上部被粉;頂生傘形花序近頭狀,花直立,有花數十朵;苞片披針形,長5-10mm,先端鈍或稍漸尖,基部稍膨大並常被粉,邊緣互相覆蓋;花梗極短或有時長達5mm;花萼狹鍾狀,長5-10mm,被粉或粉質腺體,5裂,分裂達中部或更深,裂片窄長圓狀披針形,常染紫色,先端鈍或銳尖,邊緣具短緣毛;花冠高腳碟形,藍紫色或紫紅色,極少白色,冠筒口周圍黃色,冠筒長8-12mm,冠檐直徑1-2cm,裂片倒卵形,先端2深裂;長花柱花:雄蕊著生處距冠筒基部約3mm,花柱長6-7mm;短花柱花:雄蕊著生處距冠筒基部約6mm,花柱長1.5-2mm.蒴果球形,短於花萼。花期3-4月,果期4月。
【功效分類】散瘀止血藥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出處】《中華本草》
|
出自A+醫學百科 「三月花」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4%B8%89%E6%9C%88%E8%8A%B1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三月花」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