Γ-羥基丁酸

(重定向自GHB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γ-羥基丁酸

γ-羥基丁酸
IUPAC命名
4-Hydroxybutanoic acid
識別
CAS號 591-81-1
ATC編碼 N01AX11
PubChem CID 3037032
DrugBank DB01440
ChemSpider 9984
異名 GHB
化學性質
化學式 C4H8O3 
分子量 104.10 g/mol (γ-羥基丁酸)
126.09 g/mol (鈉鹽)
142.19 g/mol (鉀鹽)
藥代動力學性質
生物利用度 25% (口服)
代謝 95%,主要為肝臟代謝,其次為血液和組織
半衰期 30–60分鐘
排泄 5% (腎臟)
治療考量
懷孕分級 B
合法狀態 違禁藥物 (S9) () 附錄三 () ? () Class B (NZ), Schedule I and III (US)
途徑 口服、靜脈注射

γ-羥基丁酸,又稱4-羥基丁酸,或GHB,是一種在中樞神經系統中發現的天然物質,亦存在於葡萄酒牛肉、柑橘屬水果中,也少量存在於幾乎所有動物體內。[1]它也是一種神經藥物,在許多國家被認定為毒品[2]這種物質在美國屬於限制使用藥物,被稱作Xyrem,由Jazz Pharmaceuticals公司銷售[3],用於治療與發作性嗜睡病患者的日間嗜睡症状。

歷史上,γ-羥基丁酸曾被用作常用鎮靜劑,用於治療失眠抑鬱症、發作性嗜睡病和酗酒,也被用於提高運動員成績。[4]該物質也被用作麻醉劑,在許多地區被禁用。γ-羥基丁酸可在人體細胞內合成,結構上與酮體β-羥基丁酸酯相似。在實際使用中,通常使用γ-羥基丁酸的鉀鹽或鈉鹽。γ-羥基丁酸也可由發酵產生,因此也存在於一些啤酒或葡萄酒中。琥珀酸半醛脫氫酶缺乏症可造成GHB在血液中累積,造成麻醉效果。

在台灣γ-羥基丁酸稱為「神仙水」,是列管的二級毒品[5]

目錄

歷史

GHB由亞歷山大·扎伊采夫於1874年首次合成。[6]20世紀60年代初,Henri Laborit博士在研究神經遞質γ-氨基丁酸GABA)時對GHB對人的作用進行了全面研究[7]。GHB很快被大量使用,因為它副作用小,持續時間短,缺點是應用劑量範圍窄(雖然有很高的半數致死量),且當與酒精或其他中樞神經系統鎮靜劑混用時會有危險。

在法國、義大利和其他歐洲國家,γ-羥基丁酸幾十年來一直被大量使用,作為一個安眠藥分娩時的麻醉劑。但其被濫用的問題和新藥的開發已導致GHB的使用日益減少。現在γ-羥基丁酸一般只被用於治療嗜睡症,同時也越來越少地被用於酗酒的治療。

製取

一般γ-羥基丁酸由向γ-丁內酯(GBL)的乙醇或水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鹼液)的方法合成。但是由於原料γ-丁內酯被限制使用,現在開始更多地採用以四氫呋喃(THF)為原料進行合成。

藥理學

在中樞神經系統中,GHB至少有兩個特異性結合位點[8]。γ-羥基丁酸可作用於新發現的γ-羥基丁酸受體產生興奮[9][10],也可作用於γ-氨基丁酸受體產生抑制[10]。γ-羥基丁酸可在哺乳動物大腦內自然合成,並發揮神經遞質的作用[11]。γ-羥基丁酸可在γ-氨基丁酸神經元中由γ-氨基丁酸合成,並在神經元興奮時釋放出去[10]

醫療用途

γ-羥基丁酸自20世紀60年代[4]開始被用作常用麻醉劑,治療失眠、抑鬱症並用於提高運動成績。在義大利,γ-羥基丁酸以Alcove的商品名(ATC代碼N07BB)出售,γ-羥丁酸被用於治療酒精依賴(每天50至100毫克每公斤體重,分3次或更多次服用),包括迅速戒酒和短期到長期戒毒。

參考文獻

  1. Weil, Andrew; Winifred Rosen. Depressants. From Chocolate to Morphine. 2nd. Boston/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93: pp. 77. ISBN 0-395-66079-3. 
  2. Erowid GHB Vault : Legal Status
  3. Jazz Pharmaceuticals Inc (JAZZ.O) Full Description | Stocks | Reuters.com
  4. 4.0 4.1 Theodore I Benzer. Toxicity, Gamma-Hydroxybutyrate. eMedicine. January 8, 2007. 
  5. 警吁勿碰新興毒品神仙水
  6. Alexander Saytzeff. Über die Reduction des Succinylchlorids. Liebigs Annalen der Chemie. 1874, 171: 258–290. doi:10.1002/jlac.18741710216. 
  7. H. Laborit, J.M. Jouany, J. Gerald, F. Fabiani. Generalities concernant l』etude experimentale de l』emploi clinique du gamma hydroxybutyrate de Na. Aggressologie. 1960, 1: 407. 
  8. Wu Y, Ali S, Ahmadian G, et al.. Gamma-hydroxybutyric acid (GHB) and gamma-aminobutyric acidB receptor (GABABR) binding sites are distinctive from one another: molecular evidence. Neuropharmacology. December 2004, 47 (8): 1146–56. doi:10.1016/j.neuropharm.2004.08.019. PMID 15567424. 
  9. Cash, C. γ-hydroxybutyrate receptor function studied by the modulation of nitric oxide synthase activity in rat frontal cortex punches. Biochemical Pharmacology. 1999, 58: 1815. doi:10.1016/S0006-2952(99)00265-8. 
  10. 10.0 10.1 10.2 Maitre M, Humbert JP, Kemmel V, Aunis D, Andriamampandry C. [A mechanism for gamma-hydroxybutyrate (GHB) as a drug and a substance of abuse]. Med Sci (Paris). March 2005, 21 (3): 284–9. PMID 15745703 (French). 
  11. Waszkielewicz A, Bojarski J. Gamma-hydrobutyric acid (GHB) and its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 review of the GHBergic system (PDF). Pol J Pharmacol. 2004, 56 (1): 43–9. PMID 15047976. 

外部連結


參考來源

關於「Γ-羥基丁酸」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