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療法/小麥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食物療法》 >> 穀物篇 >> 小麥
食物療法

食物療法目錄

小麥是麵粉的原料,也是北方人的主食。小麥中除含有蛋白質澱粉、鈣、磷、鐵,還含有維生素B澱粉酶油酸亞油酸等。小麥的蛋白質含量比大米高,而且還含有大米所缺乏的維生素E麥芽糖酶蛋白分解酶和澱粉酶,所以麵食比米飯容易消化。祖國醫學認為,小麥性味甘微寒,入心、脾、腎三經,功能益腎養心安神,調腸胃,除熱止渴。小麥淘洗時輕浮癟瘦者為浮小麥,具有除虛熱斂汗鎮靜安神的功效。小麥麩可除心煩,止消渴,而以小麥粉水洗得之的麵筋,性甘涼,為素食中的佳品。功能為益氣和中,癆熱病人宜煮食之。

【應用實例】

1.口腔潰瘍:小麥面燒灰2份,冰片1份,混合研細,吹在患兒口瘡面,每天2~3次,3~5天即愈。

2.慢性腦膜炎:小麥麩100克,瘦肉250克加蔥、鹽等佐料拌成餡,以糯米粉包成包子,蒸熟後食用。

3.眩暈:浮小麥、黑豆各30克,水煎服。

4.神經衰弱:小麥30克,大棗10枚,甘草9克,水煎服,每日劑,15日為1療程。

5.自汗盜汗:浮小麥50克,五味子10克,水煎服。

6.骨質增生:小麥麩500克,陳醋250克共放鐵鍋炒熱。裝入布袋內趁熱燙患部,可用兩付輪流。每日2次,每次半小時。

7.水腫:小麥芽6克,焙黃,水煎煮濃汁去渣服之。

8.淋症:將小麥50克煮沸後,下入通草9克,再用文火煮成濃汁,去渣飲汁,早晚空腹飲用各1次。

9.腹瀉:小麥粉(炒黃),糯米(炒黃研粉),大棗(去核乾燥研碎),每次~30克,開水調服。

參看

32 小米 | 蕎麥 32
關於「食物療法/小麥」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