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膜殼絛蟲病
A+醫學百科 >> 長膜殼絛蟲病 |
長膜殼絛蟲病(hymenolepiasis diminuta)是由縮小膜殼絛蟲(hymenolepis diminuta,長膜殼絛蟲)寄生人體腸道所致疾病。以引起腸胃症状為主。
目錄 |
長膜殼絛蟲病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長膜殼絛蟲與短膜殼絛蟲同屬膜殼科。成蟲與短膜殼絛蟲基本相同,但較長大。成蟲長20~60cm,寬3.5-4.0mm,有800~1000體節,頭節圓形,有吸盤4個,無頭鉤。孕節的子宮呈囊狀,佔據整個節片,內含許多蟲卵。蟲卵橢圓形,大小60~80μm,殼較厚,內胚膜兩端稍隆起,但無絲狀體,胚膜與卵殼之間充滿透明的膠狀物,內含六鉤蚴,六鉤蚴有穿刺腺一對。終期宿主為鼠類,人體亦會偶然感染。中間宿主是甲蟲、蚤類、蟑螂、蛆、赤擬谷盜等昆蟲。成蟲寄生宿主小腸,脫落的孕節和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蟲卵在中間宿主中發育成似囊尾蚴,人或鼠吞食了帶有似囊尾蚴的昆蟲後,即可感染,尾蚴在腸腔內經12~13天發育成成蟲。
(二)發病機制
發病機制與與短膜殼絛蟲相似。蟲體寄生於人體的小腸腔中,對人體腸壁的機械性刺激和蟲體代謝產物的毒素刺激引起腸粘膜炎症。
長膜殼絛蟲病的症状
感染者一般無明顯症状,可有胃腸道症状,如噁心、腹脹和腹痛、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形體消瘦等;神經症狀,如失眠、頭痛、磨牙。以上症状均輕微。
嚴重者可出現眩暈、貧血、精神痴呆或惡病質。絛蟲若侵入腦部可致癲癇、顱內壓增高,精神失常等。絛蟲在腸道中吸收大量營養物質,導致人體營養不良,引發營養性貧血。
確診可依據糞便中檢查出的蟲卵或妊娠節片。
長膜殼絛蟲病的診斷
長膜殼絛蟲病的檢查化驗
常規檢查:糞便可找到蟲卵或節片或發現有白色麵條狀、帶狀能活動的蟲體,可作出診斷。水洗沉澱法或浮聚濃集法均可提高檢出率。
血象檢查: 白細胞總數和嗜酸性粒細胞計數增高,血粘度增加,血色素有不同程度減少。
長膜殼絛蟲病的鑒別診斷
臨床上應注意與肥胖絛蟲病和鏈狀帶絛蟲病相鑒別。長膜殼絛蟲病與肥胖絛蟲病和鏈狀帶絛蟲病在臨床表現上非常相似,所以有效的鑒別方法是從形態學方面進行區別。通過糞便淘洗法尋找蟲體孕節和頭節,以判定蟲種,如長膜殼絛蟲頭節圓形,有吸盤4個,無頭鉤;肥胖絛蟲頭節球形,具有頂突和2圈頭鉤;略呈方形,無頂突、頭鉤。
長膜殼絛蟲病的併發症
併發症貧血常見。因與絛蟲在體內汲取人體營養有關,故一般屬於營養性貧血。臨床表現為面色蒼白,伴有頭昏、乏力、心悸、氣急等症状。
長膜殼絛蟲病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消滅鼠類,徹底治療絛蟲病患者,消除傳染源。絛蟲病患者的排泄物應妥善處理,以免傳播感染。注意個人衛生後洗手的好習慣,食具用錢清洗乾淨,用後消毒;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長膜殼絛蟲病的中醫治療
驅除絛蟲、調理脾胃是中醫治療絛蟲病的主要原則,輔以瀉下藥促進蟲體排出。
(1)單味藥應用驅蟲
檳榔煎劑 檳榔60-120g,切碎,文火煎2小時,清晨空腹頓服。服後4小時無大便排出者,可服用瀉藥芒硝10g,幫助排便和排出蟲體。
雷丸,研粉,可加少許白糖共服,每次g,1日1次,連服3天,不必服瀉藥。
仙鶴草芽,碾粉,成人早晨用溫開水沖服30—60g。因本藥兼有瀉下作用,可不另服瀉藥。一般在服藥後5-6小時排出蟲體。
(2)聯合用藥驅蟲
檳榔、南瓜子聯合應用,先服南瓜子60-120g ,2小時後服檳榔煎劑。再過半小時後服芒硝30g水煎液。一般在3小時內即有完整而活動的蟲體排出。少數患者可能於下午或次日排出蟲體。
檳榔雷丸散 檳榔:雷丸3:1,研粉,每次g,用鮮石榴皮煎水沖服,每小時服一次,連服4~5次。如服藥最後一次未見腹瀉者,另用芒硝30g煎湯頓服,以助瀉下。
驅除絛蟲,務必驅盡,須連頭節同時排出,方能徹底治癒。解大便時必須坐便盆里,若頭節頸未被排出,則仍能繼續生長。若發現絛蟲未驅盡時,可用上述驅絛藥物繼續治療。首次排便若未見頭節排出並不代表驅蟲失敗,在後續的糞便中找到便可,有時絛蟲頭節因腐爛變形也可造成頭節發現困難。驅蟲過程中或在驅蟲後應用健胃運脾藥物如山楂、神曲、白朮等進行治療。香砂六君子湯、歸脾湯等方健胃運脾效果良好。
長膜殼絛蟲病的西醫治療
(一)治療
同短膜殼絛蟲病。
吡喹酮,為廣譜驅蟲藥物,對帶絛蟲、膜殼絛蟲、裂頭絛蟲病療效均高,為治療絛蟲病的首選藥物。15~25mg/kg,頓服,療效可達98.5%。
氯硝柳胺(滅絛靈),成人每日g,分2次服,連服7-8日服藥時將藥片咬碎吞下,盡量少喝水。
還可採用檳榔煎劑、甲苯達唑(300mg,2次/日)等,須連續治療3~5天。
(二)預後
本病的預後良好。
參看
關於「長膜殼絛蟲病」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