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紅素鈣結石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膽紅素鈣結石其主要成分除膽紅素外,尚含有少量鈣鹽和有機物(細菌、蟲卵或上皮細胞)。結石可存在膽總管內,亦可遍佈於肝內外膽管系統,但很少在膽囊內發生。

目錄

膽紅素鈣結石的原因

1.感染膽道感染膽紅素鈣結石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感染時膽道中的細菌釋放出β-葡萄糖醛酸酶,使結合膽紅素水解出葡萄糖醛酸,其游離膽紅素與鈣鹽結合發生沉澱。在正常情況下,膽汁中雖然含有β-葡萄糖醛酸酶,但含量比較少,同時還存在葡萄糖1,4-螺旋內酯等結抗物,所以不呈現酶的活性。但當膽道發生感染時不僅膽汁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增加,而且大腸桿菌、類桿菌、梭形芽孢桿菌感染可產生大量β-葡萄糖醛酸酶。這樣β-葡萄糖醛酸酶量的增加以及活性的增加可使大量結合性膽紅素水解生成游離膽紅素,游離膽紅素不溶於水,它與膽汁中的鈣結合形成不溶性的膽紅素鈣顆粒。膽紅素鈣顆粒以脫落紅胞、寄生蟲卵等為核心,在膽汁中黏蛋白的幫助下不斷沉積形成結石

再者,細菌感染可以引起膽囊發炎,膽囊壁增厚,膽囊收縮功能減退,膽汁在膽囊內儲留時間延長,從而加速結石形成。另外IgA缺乏(人體內一種抗體缺乏)可使膽囊免疫功能減低,增加感染、形成結石的機會。

2.膽道蛔蟲病:膽道蛔蟲病是我國膽管結石的主要病因。另外,肝吸蟲病鞭毛蟲病也可以引起膽道壁損傷,並引起膽道感染。此外蟲的殘體和蟲卵可形成結石核心,成為原發性膽管結石的形成條件。

3.膽汁成分改變:膽汁酸能防止或減少膽紅素鈣的沉澱,而糖蛋白去易成為結石的支架。

4.氧自由基:氧自由基能使膽紅素鈣生成加快,且使膽囊上皮細胞分泌更多的糖蛋白,從而有利於膽結石形成。

5.飲食:長期的營養不良不僅可影響膽道的正常防衛能力,而且低脂、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可使膽汁中葡萄糖二酸內酯減少,抑制β-葡萄糖醛酸酶的作用減弱,β-葡萄糖醛酸酶的活性增強,易發生膽紅素沉澱而形成膽色素類結石。

6.膽道系統先天性異常:膽管系統的解剖學變異所導到的膽流障礙均易在該部發生膽結石。什得注意的是,營養不良狀態在膽色素結石的病人中是常見的。

膽紅素鈣結石的診斷

其特點是:結石是泥沙狀或塊狀,有些大的結石其形狀可與擴張的膽管相一致。結石大多呈棕黃色或棕黑色,疏鬆易碎。結石的發生與飲食結構、衛生習慣、膽道感染膽道蛔蟲有密切關係。青壯年中發病率較高,有些臨床症状常可追溯至童年期疾病呈慢性進行性,嚴重危害廣大勞動人民的身體健康。

膽紅素鈣結石的鑒別診斷

膽紅素鈣結石的鑒別診斷:

比較膽紅素鈣結石而言,黑色素結石少見,但大多發生在膽囊,它是一種病理結石溶血性疾病肝硬變時所並發的結石,幾乎均為黑色素結石,與膽紅素鈣結石不同的是黑色素結石時周圍膽汁無細菌感染

其特點是:結石是泥沙狀或塊狀,有些大的結石其形狀可與擴張的膽管相一致。結石大多呈棕黃色或棕黑色,疏鬆易碎。結石的發生與飲食結構、衛生習慣、膽道感染膽道蛔蟲有密切關係。青壯年中發病率較高,有些臨床症状常可追溯至童年期。疾病呈慢性進行性,嚴重危害廣大勞動人民的身體健康。

膽紅素鈣結石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長期的過度營養,會導致膽固醇結石,而膽色素結石的發生,卻與人們飲食中缺乏蛋白質和脂肪有著一定的關係。在正常的膽汁中,有一種叫葡萄糖二酸的物質。這種物質是葡萄糖醛酸酶的「剋星」,能防止葡萄糖醛酸酶對膽汁中膽紅素的水解,因此有阻止或減緩膽色素結石形成的作用。如果飲食中蛋白質和脂肪含量長期不足,就會引起膽汁中葡萄糖二酸的明顯減少,於是葡萄糖醛酸酶的活動加強,就容易發生膽色素結石。科學家曾作過這樣一個有趣的實驗:用低蛋白、低脂肪的飼料餵養動物,結果這些動物膽汁中葡萄糖二酸的含量均有明顯下降,有許多動物發生了膽色素結石。

膽色素結石在歐美等西方國家較為少見,而在我國和東南亞等地的一些發展中國家卻十分常見。其原因除了在我國和東南亞各國有著較高的蛔蟲感染率外,還與人們的飲食營養情況有一定的關係。在我國的東鄰日本,40~50年前膽色素結石還相當多見,但是,隨著日本戰後經濟的復興和居民飲食習慣的改變,最近20~30年來膽色素結石的發生卻已有了極明顯的下降。近半個世紀來,日本膽色素結石發病情況的這一變化,受到了各國科學家的廣泛矚目。近10~20年來,我國人民的生活條件有了較大的改善,在我國不少地區,膽色素結石的發病也已有了明顯的減少。因此,保證膳食中有足夠的蛋白質和脂肪,就會有助於預防膽色素結石的發生。

參看

關於「膽紅素鈣結石」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