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吸蟲病

(重定向自肺吸虫感染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肺吸蟲病是由肺吸蟲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肺吸蟲又稱並殖吸蟲。人體寄生的肺吸蟲,在國內有衛氏肺吸蟲和斯氏肺吸蟲兩種。衛氏肺吸蟲病分布於浙江、台灣、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斯氏肺吸蟲病分布於四川、江西、雲南、福建、廣東、貴州、陝西等省。人和動物(犬、貓、豬和野生動物)是肺吸蟲的終宿主。排出蟲卵至水中,經第一中間宿主(川卷螺),在第二中間宿主(石蟹、蜊蛄)體內發育成囊蚴。人生食石蟹、蜊蛄,囊蚴經口感染,在胃和十二指腸內囊蚴破裂,幼蟲脫出並穿過腸壁進入腹腔,穿過橫膈入胸腔和肺,在肺內發育為成蟲。蟲體進入縱隔,可沿頸內動脈人顱內侵犯腦組織。肺內病變呈炎性反應,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浸潤,肺組織被破壞,形成膿腫囊腫,周圍有纖維包膜,囊內含膽固醇結晶、夏科雷登結晶、蟲卵等。囊內多數隻有1個成蟲,一處形成囊腫,移行至另一處,再構成新的囊腫,舊病灶空洞可閉合,纖維化鈣化痊癒。

【診 斷】

衛氏肺吸蟲病臨床表現以胸肺型為主,次為皮下肌肉型。斯氏肺吸蟲病以皮下肌肉型為主,呈遊走性皮下結節,常見於胸腹、腰背及大腿部。X線典型的肺部囊腫陰影較少見,僅有肺內小片狀浸潤及滲出性胸膜病變。

1.臨床表現 患者在流行區有生吃石蟹或蜊蛄的病史。肺吸蟲進入胸腔,則引起滲出性胸膜炎胸痛。侵入肺內,常有陣發性咳嗽咳痰咯血。痰呈赭色膠凍狀,合併細菌感染時,痰呈膿性。肺部多無陽性體征,少數患者有局限性濕噦音,以及胸膜炎胸膜增厚體征腹部可有壓痛,有時可觸到皮下結節。腦型肺吸蟲病可有頭痛嘔吐腦膜刺激症状,少數患者有癲癇抽搐偏癱運動障礙等表現。

2.實驗室檢查

(1)血象:白細胞總數及嗜酸性粒細胞計數均增高。

(2)檢查蟲卵:痰、胸水肺泡灌洗液、胃液、糞便中查到肺吸蟲卵可確定診斷。對可疑病例要反覆檢查。

(3)免疫血清學診斷:

①皮內試驗。肺吸蟲抗原皮內試驗為即時型反應,陽性率高達98.3%~100%,但與華枝睾吸蟲、薑片蟲有交叉反應,若將皮試液稀釋為1:100 000~600 000,其特異鑒別率接近100%。

補體結合試驗。對早期診斷有價值,陽性率為90%~100%。

③間接血凝、瓊脂擴散、對流免疫電泳、間接免疫熒光等試驗。陽性有診斷價值。

3.X線檢查 肺部可有浸潤、囊腫結節硬結陰影。有時發現胸膜粘連增厚、胸水、氣胸水氣胸等徵象。多數病例肺內呈混合型陰影,部分病例X線檢查無異常所見,或僅有兩肺中、下紋理增粗。治療前後應定期攝片比較。腦型者,可做腦血管造影脊髓造影等可顯示病變部位。

4.活體組織檢查 皮下或肌肉結節活體組織檢查,可找到幼蟲或蟲卵,或嗜酸性肉芽腫(斯氏肺吸蟲病找不到蟲卵)。

5.鑒別診斷 本病應與肺結核結節性動脈周圍炎霍奇金病等相鑒別。

【治 療】

1.病原治療

(1)硫雙二氯酚(別丁):為首選藥物,毒性低,口服易吸收,近期治癒率84%~100%,遠期療效80%~90%。劑量:成人1g,每日或隔日口服3次,10~20個治療日為1個療程。腦型可重複2-3個療程。副作甩有頭暈、頭痛、消化道反應、皮疹等,偶可出現赫氏反應。發生肝臟損害,應立即停藥。有嚴重心臟病腎病妊娠時禁用。

(2)吡喹酮(EMBAY一8440):療效高、療程短、服用方便、副作用少,僅有輕微頭昏、頭痛、乏力等,是一種治療肺吸蟲病有希望的藥物。劑量:每次mg/ kg,3次/日,口服,連服2~3天。腦型患者間歇1周後再服1個療程。

(3)六氯對二甲苯(血防-846):對肺吸蟲病也有良好療效。劑量:30 mg~50mg/kg,每日或隔日服用,10~15個治療日為1個療程。副作用為胃腸道反應和頭痛、頭暈等,偶有急性溶血性貧血和精神症状。有精神病史,嚴重肝、腎疾病及孕婦均禁用。

(4)阿苯達唑:8mg/kg(1次量不超過400mg),分2次口服,連服7天。

2.繼發細菌感染時,應加用抗生素

3.對慢性腦型、脊髓型,合併有壓迫症状,藥物治療效果又差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預 防】

該病可在流行區或到達流行區內,通過生食或半生食石蟹、蜊蛄、沼蝦、紅娘華或飲用生的溪水及食具(刀、砧板)的污染獲得。預防本病的關鍵是切實做到不生食或半生不熟的石蟹、蜊蛄及生水等以預防感染,不隨地吐痰,不隨地大便,避免蟲卵隨雨水沖入溪流污染水源。患者一旦得病,應徹底治療。

參考

健康問答網關於肺吸蟲病的相關提問

關於「肺吸蟲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