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K2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1)治療和預防骨質疏鬆症維生素 K2 生成骨蛋白質 ,再與鈣共同生成骨質 ,增加骨密度 , 防止骨折。 (2)維生素 K2 可預防肝硬化進展為肝癌

(3)治療維生素 K2 缺乏性出血症,促進凝血酶原的形成,加速凝血,維持正常的凝血時間。

(4)具有利尿、強化肝臟解毒功能,並能降低血壓。  

目錄

研究進展

1934 年,丹麥科學家首先發現維生素 K ,並證實其為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 K是一類具有葉綠醌生物活性的萘醌基團的衍生物。天然存在的有維生素 K1 、 K2 ,維生素 K1 廣泛存在於綠色植物中,是食物中維生素 K的重要來源;維生素 K2主要由腸道細菌合成。人工全盛的有維生素 K3 、 K4 、 K5 、 K7 等。在動物體內具有生物活性的是維生素 K2,而維生素 K1 和維生素 K3 都要轉化為維生素 K2 才能起作用。三種維生素 K 的形式都在肝中轉化成維生素 K2 ,並和胃腸微生物合成的維生素 K2 一起被吸收利用。維生素的每日需要量甚少 (常以毫克或微克計,如人每天約需 VA0.8-1.7mg 、 VB11-2mg 、 VB21-2mg 、泛酸 3-5mg 、 VB62-3mg、 VPP10-20mg、生物素 0.2mg 、葉酸 0.4mg 、 VB121 μ g 、 VD0.01-0.02mg 、 VE14-24mg 、 VC60-100mg 、維生素 K2 嬰兒 10~20μg及成人 70~140μg.

維生素 K 是人體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維生素之一。然而由於許多食物中富含維生素 K 及腸道細菌能全盛維生素 K 。健康成人和年長兒童一般不會因膳食供給不足發生維生素 K 缺乏。由於維生素 K能迅速改善由於維生素 K缺乏引起的出血,幾十年來維生素 K一直用於治療出血的抗凝劑,似乎不作為人體內一種重要營養物被關注。近 40 年來,尤其近 20年來,由於血清維生素 K2及維生素 K2 缺乏誘導蛋白檢測技術的突破,全球各地相繼報導了眾多的有關嬰兒維生素 K2 缺乏引起出血的文章認為維生素 K2 缺乏是世界性嬰兒出血疾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缺乏後果

新生兒、嬰兒易發

哪些新生兒、嬰兒最易於發生維生素 K 缺乏造成的出血呢?

(1)出生前妊娠母親接受抗驚劂藥(魯米那苯妥英鈉),抗凝血藥肝素雙香豆素、法華令),抗結核藥(雷米封利福平),化療藥物環磷醯胺、 6 —巰基嘌呤等)。這些藥可加快體內維生素 K 的降解氧化,阻斷維生素 K的還原,是導致早發性新生兒出血病的主要原因。

(2)嬰兒肝膽系統疾病和代謝性疾病,如先天性膽道閉鎖膽管擴張膽汁淤積新生兒肝炎,乳兒肝炎巨細胞包涵體病感染,α - 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這些疾病造成肝細胞損害凝血因子合成減少,加上膽汁分泌到腸道減少或缺乏,維生素 K吸收障礙,引起維生素 K缺乏。

(3)胃腸道感染,腹瀉尤其是慢性腹瀉嬰兒,由於腹瀉時腸道菌叢紊亂,腸道內的正常菌叢減少,合成維生素 K2 的功能受阻。腸炎時腸道維生素 K 的吸收不良,大便排出增加,使維生素 K 缺乏。

(4)長期使用抗生素,較長時間使用β - 內醯氨類抗生素如頭孢類抗生素,抑制腸道正常菌叢繁殖和合成維生素 K2 ,抑制凝血因子的羧化反應,使凝血因子活性降低,產生凝血因子低下性出血。

維生素 K2 缺乏性出血按其發生時間分為( 1 )早發新生兒出血,發生在新生嬰兒出生後 24 小時以內,( 2 )典型新生兒出血,生後 1 — 7 天,( 3 )遲發性出血,生後 8 天— 12 個月。維生素 K 缺乏性出血可以發生在任何部位,早發性出血頭部血腫較多,典型新生兒出血胃腸道出血較多,遲發性出血顱內出血較多。顱內出血是維生素 K2 缺乏症最嚴重的臨床表現,是造成嬰兒死亡和殘疾的重要原因,顱內出血病死率高達 15 — 50% 。我們在國內七省調查病死率為 30.3%。倖存者約有 50% 留有神經系統後遺症,造成兒童終生殘疾。  

維生素K2 缺乏性出血臨床特點

(1)發病前多完全健康,發育正常、無外傷史,常為突然發生。(2)多為母乳餵養嬰兒(3)年齡以 3 月以內為主,國內調查 97. 4% 出現在 3 個月以內(4)母親孕期患病、服藥;嬰兒患有肝膽疾患、黃疸、腹瀉、肺炎者易於發生維生素 K 缺乏出血。(5)顱內出血嬰兒表現為突然出現的面色蒼白、拒奶、尖叫、嘔吐嗜睡昏迷前囟飽滿或隆起,顱骨縫開裂,四肢抽搐、雙眼上翻或凝視、瞳孔散大或不等大。維生素 K 缺乏出現的顱內出血可以單獨出現,也可以同時伴有其它部位的出血。如:皮膚瘀斑鼻出血消化道出血肌肉注射部位出血、肺出血等。肌肉注射部位出血不止,是維生素 K 缺乏的特異性表現。  

應用前景

藥用功能——治療維生素 K2 缺乏性出血症:

在動物體內具有生物活性的是維生素 K2 ,而維生素 K1 和維生素 K3 都要轉化為維生素 K2 才能起作用。三種維生。素 K 的形式都在肝中轉化成維生素 K2 ,並和胃腸微生物合成的維生素 K2 一起被吸收利用。

除新生嬰兒外,人類原發性 VK2 缺乏較為罕見。新生兒在出生最初 1-2 周內無細菌,在胎兒期胎盤不易運輸脂類,凝血酶原常有低的現象,數周后方可上升至正常值,如果低至正常值的 10% ,新生兒將有出血性疾病。水溶性及脂溶性的維生素 K2 製劑,都能有效地恢復凝血酶原至正常水平,控制其出血。有些老年人也有維生素 K2 缺乏,出現凝血酶原時間長的現象。預防血栓使用雙羧香豆素過量時,凝血酶原也減少,可靜脈注射藥理劑量(以 mg計的維生素 K2 ,使凝血酶原在數分鐘內開始合成, 24h達到正常水平)。但水溶性維生素 K3 的衍生物轉變為活化型維生素 K2 的速度太慢,效果不好。在靜脈營養中,輸注射液加入了抗生素,阻凝維生素 K2 在腸道內合成,病人需要維生素 K2 的凝血因子在 4周內降低至正常值的 20%。在輸注液中應加入維生素 K2 0.03 ~ 1.5 μ g . kg 體重 -1 。膽道阻塞時維生素 K2 吸收減少,也可產生維生素 K2 缺乏,口服或經消化道補給時,必須與膽鹽同時供給,有些肝病,由於功能不全凝血因子合成減少,補給維生素 K 對凝血作用無效;需要直接補充維生素 K2 。  

藥用及保健功能

治療和預防骨質疏鬆症

據專家介紹,日本兒童沒有一般地區兒童普遍存在的生長痛,這就是因為從小吃納豆,導致兒童的骨密度高、骨骼強壯健康。貴生坊納豆素的發明人、日本倉敷大學科學部部長須見洋行教授發現,納豆菌中富含維生素 K2 ,在每 100克豆中含有 870ug 維生素 K2 ,是其他食品的數百倍,兒童處於成長期,需要大量的骨質補充身體所需,骨質是由維生素 K2 和優質蛋白質先形成骨元蛋白,再與鈣生成骨質,蓄積骨中,增加骨密度這三大要素缺一不可。現代人們的飲食中,缺乏的不是鈣,而是維生素 K2 這種活性物質,納豆中富含的活性維生素 K2 與優質蛋白質,使兒童的骨密度更高,骨骼更強壯,消除兒童成長時的生長痛,給一生的身體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  

維生素K2 可預防肝硬化進展為肝癌

日本大阪市立大學Habu等的一項初步研究顯示,在病毒性肝硬化女性患者中,維生素K2可降低其發生肝細胞癌的危險。40例病毒性肝硬化女性患者除接受飲食和對症治療外,被隨機分成2組,分別接受或不接受維生素K245 mg/d治療。隨訪7年後,21例接受維生素K2治療的患者中有2例被診斷為肝細胞癌,顯著低於對照組(9/19例),且治療組的肝細胞癌發病晚於對照組(入組後907天對91天)。經年齡和其他危險因素校正後,治療組的肝細胞癌發病危險比對照組低87%。治療組的肝細胞癌年發病率為1.6%,顯著低於對照組(8.8%)和一般肝硬化人群(7.9%)。

該初步結論尚需得到大規模臨床研究的證實,維生素K2對男性患者是否有同樣療效也需進一步研究。  

市場狀況

維生素 K2 產品的使用最早是日本,其納豆菌中富含維生素 K2 ,在每 100克豆中含有 870ug 維生素 K2 ,是其他食品的數百倍,兒童處於成長期,需要大量的骨質補充身體所需,骨質是由維生素 K2 和優質蛋白質先形成骨元蛋白,再與鈣生成骨質,蓄積骨中,增加骨密度這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關於「維生素K2」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