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期縮短
A+醫學百科 >> 經期縮短 |
經期縮短是圍絕經期症候群的臨床表現之一。婦女自生育旺盛的性成熟逐漸過渡到老年的一段時期,生理上亦隨之產生一系列變化,有的婦女相應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症状,稱之為圍絕經期症候群。
目錄 |
經期縮短的原因
1.神經遞質 神經內分泌的有關研究表明:下丘腦神經遞質阿片肽(EOP)腎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等與潮熱的發生有明顯的相關性。5羥色胺(5-HT)對內分泌、心血管、情感和性生活等均有調節功能。已有報導圍絕經期症候群患者的自主神經功能障礙與血中5-HT明顯降低有關。動物實驗進一步證明下丘腦的5-HT水平在卵巢切除後明顯降低,用雌激素後可發生明顯逆轉,故認為圍絕經期症候群所表現的功能紊亂症状,可能與隨年齡的增長5-HT下降有關。研究發現,絕經後婦女血中β內啡肽(β-EP)及其抗體明顯低於生殖期婦女,而β-EP抗體的下降表示免疫系統調節神經內分泌的功能發生紊亂而出現各種神經精神症状。
2.遺傳因素 有報導11對孿生姐妹圍絕經期症候群開始時間完全相同,症状和持續時間也極相近。個體人格特徵、神經類型、文化水平、職業、社會人際、家庭背景等與圍絕經期症候群發病及症状嚴重程度有關。大量的臨床資料表明性格開朗、神經類型穩定,從事體力勞動者發生圍絕經期症候群者較少或症状較輕,而且症状消失較快。性格孤僻,神經類型不穩定,有精神壓抑或精神上受過較強刺激,文化層次較高、社會地位與生活條件優越的婦女症状較重。說明該病的發生可能與高級神經活動有關。
經期縮短的診斷
臨床表現: 1、月經的變化,主要為月經周期延長,間或閉經或不規律;經血量減少或突然增多甚至大出血;經期延長或縮短等。
2、泌尿生殖系統的變化為盆底鬆弛、乳房下垂、陰道黏膜變薄、皺襞消失、分泌物減少、性交疼痛,有時出現尿頻、尿急、尿失禁等症状。
3、血管舒縮症候群,即潮紅、出汗、心悸、眩暈等症状,發作次數不等,持續數秒鐘至數分鐘。
4、精神症状,常有焦慮、抑鬱、激動,喜怒無常、脾氣暴躁、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多夢等。
5、骨質疏鬆,絕經後婦女約有25%患骨質疏鬆症、腰酸背痛、腿抽筋、肌肉關節疼痛等。
經期縮短的鑒別診斷
婦女在圍絕經期容易發生高血壓、冠心病、腫瘤等,因此必須除外心血管疾病、泌尿生殖器官的器質性病變,要與神經衰弱、甲亢等鑒別。
神經衰弱症候群:神經衰弱症候群又稱類神經衰弱或腦衰弱症候群,神經衰弱症候群是指某些慢性軀體疾病所引起的類似神經衰弱的症状群。其發生髮展、病程經過及預後,均決定於軀體疾病本身,隨著軀體疾病的好轉和全身狀況的恢復,類似神經衰弱的症状亦隨之消失。
甲狀腺機能亢進:甲亢是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的簡稱,系指由多種原因導致甲狀腺功能增強,分泌甲狀腺激素(TH)過多,造成機體的神經、循環及消化等系統興奮性增高和代謝亢進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症候群。多數甲亢起病緩慢,亦有急性發病,發病率約為31/10萬,女性多見,男女之比約為1∶4~6,有人統計495例甲亢病人中,女性416例,佔84%,男性79例,佔16%。各年齡組均可發病,以20~40歲發病者為多。甲狀腺疾病的發病率各地區有所不同,上海第一醫學院分析該院總住院患者30760例中,甲狀腺疾病計585例,其中甲亢患者203例,佔34.7%;中山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106581例住院患者中,甲狀腺疾病2070例,其中甲亢患者851例,佔41.1%。甲亢通常是指功能亢進性毒性瀰漫性甲狀腺腫而言,臨床上最多見。
臨床表現: 1、月經的變化,主要為月經周期延長,間或閉經或不規律;經血量減少或突然增多甚至大出血;經期延長或縮短等。
2、泌尿生殖系統的變化為盆底鬆弛、乳房下垂、陰道黏膜變薄、皺襞消失、分泌物減少、性交疼痛,有時出現尿頻、尿急、尿失禁等症状。
3、血管舒縮症候群,即潮紅、出汗、心悸、眩暈等症状,發作次數不等,持續數秒鐘至數分鐘。
4、精神症状,常有焦慮、抑鬱、激動,喜怒無常、脾氣暴躁、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多夢等。
5、骨質疏鬆,絕經後婦女約有25%患骨質疏鬆症、腰酸背痛、腿抽筋、肌肉關節疼痛等。
經期縮短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1.醫療保健人員應以積極主動與更年期婦女進行衛生保健知識的宣傳教育,幫助他們掌握必要的科學知識,消除恐懼與疑慮,以樂觀和積極的態度對待更年期。
2.對更年期婦女的家人,主要是對她們的丈夫也要進行衛生保健知識的宣傳,幫助他們了解婦女更年期可能出現的症状,在一旦出現某些神經功能失調症状時,應給予關懷、安慰、鼓勵和同情。
3.更年期婦女最好半年至1年進行1次體格檢查,包括婦科檢查和防癌檢查,有選擇地做內分泌檢查。醫療保健人員應向更年期婦女提供優質諮詢服務,幫助他們預防更年期症候群的發生,或減輕症状,縮短病程。
參看
關於「經期縮短」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