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腸扭轉
A+醫學百科 >> 盲腸扭轉 |
盲腸扭轉是指回盲部腸襻的扭轉。正常盲腸附著於後腹壁,不會發生扭轉。盲腸扭轉僅繼發於移動盲腸。隨著盲腸扭轉其附近的迴腸和升結腸同時扭轉,是腸梗阻的罕見原因,約佔腸梗阻的1%。盲腸扭轉屬閉襻性腸梗阻,可致較早的發生腸管血循環障礙,故危險性較大,未經手術的急性扭轉幾乎100%死亡。
目錄 |
盲腸扭轉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盲腸扭轉是由於移動盲腸所致。正常盲腸附著在後腹壁,完全為腹膜所覆蓋,不會發生扭轉。如果在胚胎髮育過程中,盲腸的固定及其系膜消失不全,盲腸和升結腸的系膜過長而活動度過大,這是盲腸扭轉的解剖因素。盲腸扭轉的誘因有飲食過多、腹瀉、過度用力及腹內有粘連等,尤其是腹部手術常為誘起盲腸扭轉的直接原因。盆腔腫瘤、妊娠使盲腸位置改變,或盲腸遠端梗阻造成盲腸膨脹,也使其容易扭轉。
(二)發病機制
盲腸扭轉常合併末段迴腸和升結腸的一部分一起扭轉(圖1),以順時針扭轉為常見(85%),其扭轉程度可達360°或更多,腸系膜也發生扭轉,形成閉襻性腸梗阻。時間長可造成扭轉腸襻壞死,壞死發生率約佔1/4。扭轉後迴腸末端梗阻,因而造成小腸完全性梗阻。
盲腸部分扭轉則表現為慢性不完全性腸梗阻,右下腹可觸及囊性腫塊,自動複位後症状消失,但可反覆發作。
另一種情況是游離盲腸向前向上翻折,使遠端迴腸及升結腸摺疊而形成梗阻,此種盲腸摺疊不影響系膜血管,因此不發生盲腸壞死。但有人認為盲腸摺疊不屬於盲腸扭轉,因其不符合腸扭轉的基本定義(圖2)。
盲腸扭轉的症状
盲腸扭轉多見於40歲以下的年輕人。女性較多。平時,因移動盲腸可有慢性臍周圍及右下腹疼痛、腹部脹氣等症状。臨床表現可有2種類型。
1.急性盲腸扭轉 右下腹或中腹部突然劇烈疼痛,為絞痛性質,陣發性加重,並可有噁心、嘔吐,肛門停止排便排氣等典型低位腸梗阻表現。病程晚期可出現休克和毒血症。
體檢:腹脹明顯,腹脹不對稱。右下腹肌緊張,有壓痛和反跳痛。右下腹部隱約可觸及脹氣包塊。如腹腔內有滲液,壓痛可遍及全腹。聽診腸鳴音亢進或有氣過水聲。
2.亞急性盲腸扭轉 可表現為反覆發作的不全腸梗阻徵象。發作時右下腹部疼痛不適,有程度不同的腹脹。右下腹可觸到囊性腫塊,有壓痛。病情可持續數天,扭轉自動複位後症状緩解。
根據病史及右下腹痛等低位腸梗阻表現,且臨床腸梗阻發展快,右下中腹捫及脹大壓痛的盲腸時,應首先考慮盲腸扭轉存在的可能。X線平片顯示見盲腸顯著擴張,有氣液平面及鋇劑在升結腸顯示梗阻等可明確診斷。
盲腸扭轉的診斷
盲腸扭轉的檢查化驗
1.腹部平片 盲腸扭轉的平片影像特點:
(1)盲腸顯著擴張:擴張的盲腸可位於腹部的任何部位,但常見於上腹或左上腹部。有液平面,脹氣積液重時易誤診為急性胃擴張,可插鼻胃管抽吸進行鑒別,如為胃擴張經抽吸後,胃內積氣和積液平面的影像消失,盲腸扭轉則無改變。
(2)低位小腸梗阻的徵象:多個液平面呈階梯狀排列。
(3)末端迴腸脹體、移位:末端迴腸可充滿氣體並可異常地位於盲腸右側,橫結腸和降結腸內氣體相對減少。
盲腸扭轉的鑒別診斷
1.腸梗阻 盲腸扭轉的臨床症状與其他原因引起的腸梗阻不易區別,前者梗阻發展快,右中腹可捫及壓痛的盲腸。
2.胃擴張 X線平片上扭轉盲腸內氣液平面與胃內氣液平面相似,用胃管吸出胃內氣液體後再觀察,可與胃擴張和胃內氣液體瀦留鑒別。
盲腸扭轉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一)治療
盲腸扭轉確立,則應按腸梗阻治療原則進行胃腸減壓、補液和應用抗生素。如有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或低血容量,應及時糾正、補充。
盲腸扭轉原則上應及時剖腹手術,解除腸梗阻、切除壞死腸段及防止複發。根據扭轉腸管病變情況採取相應的術式。
1.盲腸扭轉複位加盲腸固定術 盲腸扭轉複位後將盲腸與側腹壁縫合固定,亦可切開後腹膜形成瓣狀,縫合於盲腸和升結腸前,形成一腹膜後囊袋,複發率較高。適用於無腸壞死的病例。
2.扭轉複位、盲腸內插管造口 盲腸扭轉複位後,在盲腸上切一小口,插入蕈狀導尿管,從右下腹引出。盲腸內插管造口,不僅是為了術後腸管減壓,主要是造口部位盲腸壁與腹膜形成粘連而達到使盲腸固定的目的,防止複發。術後2周左右拔除導尿管,造口處即自行癒合。但可合併傷口感染、腹腔膿腫和持續性盲腸瘺等術後併發症。適用於無腸壞死的病例,高齡和一般情況差的病人。
3.一期右半結腸切除、迴腸橫結腸吻合 扭轉腸襻無壞死時,病人情況較好,可行一期右半結腸切除、迴腸橫結腸吻合。是根治性方法,很少複發。一期切除吻合術後護理比較簡單,病人痛苦較少。雖然有一定的危險性,但術中仔細操作,注意腸管血運,吻合口是可以一期癒合的。
4.壞死腸管切除、近端迴腸造瘺、遠端橫結腸黏膜瘺 適用於病情嚴重或有穿孔和瀰漫性腹膜炎的患者。3個月後再行腸吻合術。
(二)預後
參看
關於「盲腸扭轉」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