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學/麴菌病
醫學電子書 >> 《病理學》 >> 傳染病 >> 深部真菌病 >> 麴菌病 |
病理學 |
|
麴菌病(aspergillosis)由麴菌引起。麴菌是最常見的污染雜菌,種類很多,在人類麴菌病中,最常見的致病菌為煙麴菌(Aspergillus fumigatus)。麴菌生長迅速,在潮濕霉爛的穀物、稻草或腐爛的枯樹葉中繁殖很快。因此穀倉、土壤、空氣中常有大量麴菌孢子,可引起原發性肺麴菌病。外界環境中的麴菌孢子主要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吸入的麴菌孢子不一定在人體內繁殖引起疾病。多數情況下麴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只在機體抵抗力降低的基礎上致病。
【病理變化】
麴菌可在身體許多部位引起病變,如皮膚、耳、鼻腔、眼眶、心、腦、腎、呼吸道、消化道等,而以肺部病變為最常見。麴菌在組織內可引起化膿,形成小膿腫。有時不化膿而發生組織壞死及出血,周圍有多數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浸潤。在小膿腫和壞死灶內有大量菌絲。麴菌並常侵入血管引起血栓形成,造成血管阻塞,可使組織缺血、壞死。慢性病灶有纖維組織增生,其中有大量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浸潤,並雜有多數巨噬細胞和異物巨細胞。病灶內有大量菌絲。麴菌菌絲粗細均勻,直徑約2~7μm,有隔,分支狀,常成約45°的銳角分支(圖18-33),HE染色呈藍紫色,PAS染色更為清晰,也可用鍍銀法顯示。在陳舊的纖維肉芽腫性病灶內,麴菌菌絲可變形,粗細不勻,部分可膨大呈球狀或小囊狀。
圖18-33 麴菌病
麴菌菌絲粗細均勻,有隔,呈銳角分枝
支氣管和肺的麴菌病表現為支氣管炎或支氣管肺炎。在支氣管粘膜或肺組織引起小膿腫形成和肺梗死。麴菌常在肺組織原有的空洞性病變,如肺結核空洞、支氣管囊性擴張或肺膿腫等的空腔內繁殖。大量菌絲形成團塊,稱為麴菌球。一般為發生在上葉或下葉尖段。麴菌球逐漸增大,並可在空腔內移動,可引起咯痰和反覆咯血。
還有一種過敏性支氣管肺麴菌病。臨床表現類似支氣管哮喘,痰粘稠,痰液內可分離出麴菌。血及痰內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血清IgE增高,並有抗麴菌抗原的沉澱抗體。發病機制可能與麴菌抗原引起變態反應,使支氣管痙攣、分泌亢進有關。主要病變為近端小支氣管破壞,引起中心性或近端支氣管擴張。晚期造成肺組織纖維化。過去認為這種過敏性支氣管肺麴菌病很少見,但近年來發現在接觸大量麴菌孢子的人員中並不少見,並逐漸增多,值得注意。此病早期治療可以恢復,可防止發展到晚期引起嚴重的支氣管擴張和肺纖維化。
鼻竇的麴菌病可直接蔓延到眼眶和腦及腦膜。腦及腦膜的麴菌病也可由血源播散而來。麴菌易侵犯血管,引起小動脈和靜脈壞死性脈管炎。當病人抵抗力低下時,可引起血源播散到心肌、腦、腎、消化道、肝、脾等器官,形成小膿腫和肉芽腫性病變。麴菌性心內膜炎可在心房或心室內膜及瓣膜上形成大的贅生物。消化道麴菌病多發生在小腸、胃、食管和舌,其粘膜表面壞死,形成潰瘍。
隱球菌病 | 毛黴菌病 |
關於「病理學/麴菌病」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