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學/隱球菌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病理學》 >> 傳染病 >> 深部真菌病 >> 隱球菌病
病理學

病理學目錄

隱球菌病(cryptococcosis)是新型隱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引起的一種亞急性或慢性真菌病。最常見的是中樞神經系統隱球菌病。也可發生於肺、皮膚、骨和其他器官。

新型隱球菌是一種腐物寄生酵母菌。可以從土壤、鴿糞和水果中分離出來,也可從健康人的皮膚、粘膜和糞便中分離出來。環境中的病原體主要通過呼吸道,也可通過皮膚或消化道進入人體引起疾病,或使成為帶菌者。隱球菌病少數可為原發性,多數為繼發性。後者以何杰金病白血病病人並發隱球菌病者最多見。

病理變化】

新型隱球菌為圓形或卵圓形和酵母菌,一般為單芽,厚壁,有寬闊、折光性的膠質樣莢膜。隱球菌大小相差很大,不包括莢膜一般直徑多在4~7μm左右。有些直徑可達20μm。周圍莢膜由粘多糖組成,厚約3~5μm。在HE染色組織切片中,隱球菌呈淡紅色,不易察見。用PAS反應或愛先藍染色則清晰可見。

隱球菌在組織內引起慢性炎症反應。病變與病期早晚有關,早期由於病原體產生大量莢膜物質,病變呈膠腖樣。這些莢膜物質能抑制粒細胞的趨向性和吞噬作用,所以病灶內炎症反應輕微,中性粒細胞很少,只有少數淋巴細胞和組織細胞浸潤。新鮮活動的病灶中可見大量隱球菌,並有多數呈出芽狀態,懸浮於膠腖樣莢膜物質中,有些病原體被巨噬細胞吞噬。

晚期病變為肉芽腫性。病變區域纖維組織增生,其間有大量巨噬細胞、異物巨細胞和淋巴細胞。多數巨噬細胞和異物巨細胞胞漿內都可有隱球菌。肉芽腫性病灶逐漸擴大可壓迫周圍組織,以後病灶可由纖維組織包圍或形成纖維疤痕,一般不發生鈣化

中樞神經系統隱球菌病主要表現為腦膜炎腦膜增厚,以腦底部最明顯,蛛網膜下腔內有大量稠厚的膠腖樣物質和少數巨噬細胞。有時細胞滲出物較多,並有肉芽腫形成。腦膜可與腦組織粘連,影響腦脊液循環。感染可沿血管周圍間隙侵入腦組織,有時可在腦組織內(主要在灰質和基底節)形成許多小囊腔。鏡下可見囊腔為擴大的血管周圍間隙(圖18-32),腔內充滿隱球菌及其所排泌的膠樣物質。其中的血管細小,有時可有血管內膜炎和血栓形成。周圍腦組織可因缺血而發生軟化。膠質細胞可有輕度增生。後期,肉芽腫性病灶可發生在腦膜、腦實質和脊髓隱球菌性腦膜炎起病緩慢,臨床症状結核性腦膜炎相似,很容易誤診。腦實質病變範圍較大時,常與腦的佔位性病變混淆,腦脊液檢查尋找病原體可確定診斷。

腦隱球菌病


圖18-32 腦隱球菌病

切片示腦組織內形成許多小囊腔,腔內充滿隱球菌及其所分泌的凝膠樣物質

許多隱球菌性腦膜炎病從都有肺部感染病史,並且有些隱球菌腦膜炎病人的肺部同時也有病變。因此,一般認為原發病灶在肺,病原體乃通過血道播散到腦、腦膜、皮膚、骨、內臟和身體其他部位;也有人認為鼻咽部隱球菌感染可通過淋巴道播散到腦。

肺隱球菌病可在肺組織內形成肉芽腫結節,大小不等,直徑約1~8cm,可為單個或多個。多數在胸膜下形成單個小結節,有時可誤診為結核病肺癌。鏡下可見肉芽腫內有多數隱球菌和巨噬細胞。有時巨噬細胞排列在病灶周圍甚似結核結節結構。有時病變為進行性,形成多數粟粒性肉芽腫結節和大的膠腖樣病灶。

參考

32 念珠菌病 | 麴菌病 32
關於「病理學/隱球菌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