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濕熱病症指:「濕熱證,始惡寒,後但熱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飲。」即是說剛開始時感到寒冷,過一段時間後又感熱出汗,胸口不舒服,舌頭發白,飲水後還感到口渴。

目錄

濕熱病的病因

惡寒者,陽為濕遏而惡寒,終非若寒傷於表之惡寒,後但熱不寒,則郁而成熱,反惡熱矣。熱盛陽明則汗出,濕蔽清陽胸痞濕邪內盛則舌白,濕熱交蒸則舌黃,熱則液不升而口渴,濕則飲內留而不引飲。

濕熱病的症状

(1)發熱來勢甚漸,逐日加重,纏綿不易退清,一日間,午後較甚,日最高;(2)汗出不透,且多不能下達;(3)嗜睡,神識不甚清明;(4)口膩,胃呆,胸悶,嘔惡,腹部膨脹大便而不爽,口渴不欲飲或不多飲,或喜熱飲,必至濕已化盡才喜冷飲;(5)舌苔初起多白,繼而由白轉黃,由黃轉黑;(6)脈象多濡、儘管萬氏指的是濕溫病的主要特徵,但對濕熱病證具有普遍指導意義,很切臨床實用。

濕熱病的中醫治療

濕熱證惡寒無汗身重頭痛,濕在表分,宜藿香香薷羌活、蒼求皮、薄荷牛蒡子等味,頭不痛者去羌活。

自注,身重惡寒,濕遏衛陽之表證,頭痛必挾風邪,故加羌活,不獨勝濕,且以祛風,此條乃陰濕傷表之候。

濕熱證惡寒發熱,身重關節疼痛,汪在肌肉,不為汗解,宜滑石大豆、黃卷、茯苓皮蒼朮皮、藿香葉、鮮荷葉、白通草桔梗等味,不惡寒者去蒼朮皮。

此條外候與上條同,惟汗山獨異,更加關節疼痛,乃濕邪初犯陽明之表,而即清胃之熱者,不欲濕邪之鬱熱上蒸,而欲濕邪之淡滲下走耳,此乃陽濕傷表之候。

濕熱證三四日即口噤,四肢牽引拘急,甚則角弓反張,此濕熱侵入經絡脈隧中,宜鮮地龍秦艽威靈仙、滑石、蒼耳子絲瓜藤海風藤、酒炒黃連等味。

濕熱病的護理

濕熱證壯熱口渴,舌黃或焦紅,發痙神昏譫語或笑,邪灼心包,榮血已乾,官犀黃羚羊角連翹生地元參鉤藤銀花露鮮菖蒲至寶丹等味。

上條言痙,此條言厥,溫暑之邪,本傷陽氣,及至熱極, 入營陰,則津液耗而陰亦病,心包受灼,神識昏亂,用藥以清熱救陰,泄邪平肝為務。

濕熱證發痙神昏笑妄,脈洪數有力,開泄不效者,濕熱結胸膈,宜仿涼膈散,若大便數日不通者,熱邪結腸胃,宜仿承氣微下之例。

此條乃陽明實熱,或上結,或下結,清熱泄邪,止能散絡中流走之熱,而不能除膈中蘊結之邪,故陽明之邪,仍假陽明為山路也。

濕熱證壯熱煩渴,舌焦紅或縮,斑疹胸痞,自利神昏,痙厥,熱邪充斥表 三焦,宜大劑犀角羚羊角生地元參銀花露紫草方諸水金汁鮮菖蒲等味。

此條乃痙厥中之最重者,上為胸悶,下挾熱利,斑疹痙厥,陰陽告困,獨清陽明之熱,陽明之液為急務者,恐胃液不存,其人自焚而死。

參看

關於「濕熱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