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縮壓下降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收縮壓就是當人的心臟收縮時,動脈內的壓力最高,此時內壁的壓力稱為收縮壓,亦稱高壓。高原低血壓症以收縮壓降低為主,女性較男性發生率高。其發生機制不清,可能因缺氧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迷走神經張力增加,引起心動過緩外周阻力降低。也有學者認為,缺氧通過某些生理活動性物質的作用,使小動脈平滑肌張力降低和毛細血管開放增多有關。其結果是心排血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和收縮壓下降舒張壓下降不如收縮壓明顯。

目錄

收縮壓下降的原因

高原人體血壓偏低的原因:

1、高原人為了適應低氧環境,保證組織獲得更多的血液,常會發生毛細血管增生小血管擴張,平時不開放的側枝循環也開放流通,這樣血管的周圍阻力下降,使舒張壓降低。

2、高原人有輕度的肺動脈壓高壓,右心負荷重,為了節約心臟收縮的能源,體循環壓力反射性下降,靜息狀態下心排血量減少,使收縮壓下降

3、高原人小動脈平滑肌細胞內含納量較低+收縮性應激反應也較低。由此可見,血壓的輕度偏低是一種適應現象,不必過慮,如果亂加治療,反而破壞了體內生理平衡。

4、有少數人由於高原適應機能障礙,出現血管舒縮中樞和植物神經功能調節紊亂,血內組織胺含量增高,或腎上腺皮質機能不足,血壓過低,對組織灌注不足,出現缺血症状,就會形成高原低血壓,但其發病率僅佔2.27%。

收縮壓下降的診斷

在到達高原後數小時或一兩天內,發生嚴重的頭痛頭暈疲乏煩躁失眠心悸氣短胸部悶脹、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脹腹瀉眼花耳鳴鼻衄、手足發麻或雙手抽搐等,症状輕重因人而異。一般經1周左右症状逐漸消退,但也有持續較久或遷延成慢性高原病的。

高原病亦稱高山病、高原適應不全,是指人體進入高原低氧環境下發生的一種特發性疾病。返回平原後迅速恢復為其特點。本病常在海拔3000m以上高原發病。致病因素主要是缺氧、寒冷、乾燥、太陽輻射疲勞營養不良也可促進本病發生。高原病是根據發病時間分為急、慢性兩種,分型雖未完全統一,但一般採取下列方法分型。

收縮壓下降的鑒別診斷

收縮壓下降的鑒別診斷:

一、急性高原病

1、高原反應從平原急速進入海拔3000m高原或從低高原進入更高海拔地區後,發生以頭痛心慌氣促噁心嘔吐腹瀉症状,稱為急性高原反應。此型又稱輕型或良性急性高原病。本型發病與進入高原的高度與速度及勞累、情緒緊張、寒冷、體力負荷等因素有關。多發於登山後24小時內,一般在1~2周內即能適應,症状逐漸消失。

2、高原肺水腫又稱肺型或重型急性高原病。是在低氧環境中發生的一種特殊型肺水腫發病率約為3%。往往在急性高原反應的基礎上,多在海拔4000m以上登山後3~48小時發病。也有遲至3~10天者。其特點為劇烈咳嗽、咳粉紅色泡沫痰,有嚴重的呼吸困難,不能平臥,頭痛。嚴重者少尿神志不清。轉移至低海拔高原或返回平原後症状可迅速減輕,為本病之另一特點。

3、高原昏迷又稱高原腦水腫或高原腦病。其病理機製為腦水腫。發病率低但較易引起死亡。有人稱本病為惡性高原病。患者除早期有急性高原反應症状外,常伴有顱內壓增高現象,如劇烈頭痛、嘔吐、神志恍惚抑鬱或興奮、譫妄等精神症状。患者也可抽搐嗜睡乃致昏迷。查體可見脈率增快呼吸不規則瞳孔對光反應遲鈍等危重體征

二、慢性高原病

1、慢性高原紅細胞增多症高原移居人或世居人凡血紅蛋白≥200g/L,紅細胞≥6.5×10⒓/L(650萬/mm3)及紅細胞比容≥0.65(已排除其他原因)的患者,稱為高原紅細胞增多症。患者常有頭昏、頭痛、記憶力減退、心悸氣短胸悶且活動後加重。也可有食欲不振視力減退鼻出血結膜充血、面部毛細血管顯露等多血面容。

2、高原心臟病是指高原移居人和世居人出現右室肥大(部分患者尚可合併左室大),嚴重者可發生心力衰竭的一類心臟病。幼兒多見,心臟常呈瀰漫性或球形擴大,成人肺動脈明顯突出。患者早期常有頭昏、頭痛、失眠、心悸、活動後呼吸困難、胸悶、胸痛及心前區不適。晚期則可出現心衰症状和體征。

3、高原血壓異常有高原高血壓與高原低血壓兩種。凡在平原血壓正常,進入高原後,中、青年人收縮壓>18.7kPa,舒張壓>12.0kPa並有相應症状,返回平原後恢復正常者,稱高原高血壓;進入高原後,血壓低於12.O/6.67kPa,持續2周以上者,稱高原低血壓。一般初到高原者,易產生高血壓,1年左右為波動期,久居或世居者,易產生高原低血壓。

4、慢性高原病混合型本病指高原紅細胞增多症、高原高血壓及高原心臟病三型中,有兩型同時存在者,稱為混合型。最常見的是紅細胞增多症合併心臟病和紅細胞增多症合併高血壓。

在到達高原後數小時或一兩天內,發生嚴重的頭痛、頭暈疲乏煩躁、失眠、心悸、氣短、胸部悶脹、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脹腹瀉、眼花耳鳴鼻衄、手足發麻或雙手抽搐等,症状輕重因人而異。一般經1周左右症状逐漸消退,但也有持續較久或遷延成慢性高原病的。

高原病亦稱高山病、高原適應不全,是指人體進入高原低氧環境下發生的一種特發性疾病。返回平原後迅速恢復為其特點。本病常在海拔3000m以上高原發病。致病因素主要是缺氧、寒冷、乾燥、太陽輻射疲勞營養不良也可促進本病發生。高原病是根據發病時間分為急、慢性兩種,分型雖未完全統一,但一般採取下列方法分型。

收縮壓下降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高原低血壓目前在高原常用的治療方法有:

1、注意體育鍛煉,如打太極拳、做健美操等,以增強機體的適應能力。但應避免劇烈活動,不易久立、曝晒等。

2、人蔘党參黃芪麥冬升麻五味子等中藥對升高血壓有一定效果,可服用。

3、一般患者可口服生脈飲;嚴重者可試用強的松激素,但劑量不宜大,服用時間不能過長。

4、若病情較重,治療效果不佳,可考慮轉低海拔或平原地區治療。

參看

關於「收縮壓下降」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