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學/蝨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人體寄生蟲學》 >> 昆蟲綱 >> 蝨
人體寄生蟲學

人體寄生蟲學目錄

蝨屬於吸蝨目(Anoplura),是鳥類和哺乳動物的體外永久性寄生昆蟲。它的發育各期都不離開宿主。蝨體小、無翅、背腹扁平,足末端具有特殊的攫握器。寄生於人體的蝨有兩種,即人蝨(Pediculus humanus)和恥陰蝨(Pthirus pubis)。一般認為人蝨又分為兩個亞種,即人頭蝨(P.h.capitis)和人體蝨(P.h.corporis)。

形態

1.人蝨 灰白色,體狹長,雌蟲可達4.4mm,雄蟲稍小(圖20-28)。

人蝨成蟲


圖20-28 人蝨成蟲

頭部:略呈菱形,觸角約與頭等長,分5節,向頭兩側伸出。眼明顯,位於觸角後方。口器為刺吸式,除短小帶齒的吸喙凸於頭端外,口器主要部分縮在頭內,由3根口針組成,平時儲在咽部近腹面的口針囊內。吸血時以吸喙固著皮膚,口針刺入,靠咽和食竇泵的收縮將血吸入消化道

胸部:3節融合,有1對胸氣門,位於中胸側面,無翅及翅痕,3對足均粗壯,長度大致相等。各足脛節遠端內側具指狀脛突,跗節僅1節,其末端有一彎曲的爪,爪與脛突配合形成強有力的攫握器,因而蝨能緊握宿主的毛髮或內衣的纖維不致脫落。

腹部:分節明顯,外觀可見8節。第3~8節兩側有骨化的側背片,每片上均有氣門,共6對。雌蝨腹部末端呈W形,第8節腹面有一生殖腹片和1對生殖肢。雄蝨腹部末端呈V字形,3~8節背面各有兩片小背板,靠後3個腹節內可見縮於體內、大的外生殖器。

人頭蝨和人體蝨形態區別甚微。僅在於人頭蝨體略小、體色稍深、觸角較粗短。

2.恥陰蝨 灰白色,體形寬短似蟹。雌蝨體長為1.5~2.0mm,雄性稍小。胸部甚寬,故左右足的基節相距較遠。前足及爪均較細小,中、後足脛節和爪明顯粗大(圖20-29),腹部寬短,由於前4節融合,前3對氣門排成斜列。第5-8節側緣各具錐形突起,上有剛毛。

恥陰蝨成蟲


圖20-29 恥陰蝨成蟲

生活史和習性

人蝨和恥陰蝨都寄生於人體。人頭蝨寄生在人頭上長有頭髮的部分,產卵於髮根,以耳後較多。人體蝨主要生活在貼身衣褲上,以衣縫、皺褶、衣領和褲腰等處較多,產卵於衣褲的織物纖維上。恥陰蝨寄生在體毛較粗、較稀之處,主要在陰部及肛門周圍的毛上,其它部位以睫毛較多見,產卵於毛的基部。

蝨為漸變態,生活史中有卵、若蟲和成蟲三期(圖20-30)。卵橢圓形、約0.8×0.3mm,白色,俗稱蟣子。卵粘附在毛髮或纖維上,其游離端有蓋,上有氣孔和小室(圖20-31)。若蟲就從卵蓋處孵出,其外形與成蟲相似,但較小,尤以腹部較短,生殖器官尚未發育成熟。若蟲經3次蛻皮長為成蟲。

人蝨生活史


圖20-30 人蝨生活史

蝨卵


圖20-31 蝨卵

人蝨產卵量可達300枚,恥陰蝨約為30枚。在最適的溫度(29-32℃)、濕度(76%)下,人蝨由卵發育到成蟲需23~30天,恥陰蝨約需34~41天。雌性人蝨壽命為30~60天,恥陰蝨壽命不到30天;雄蝨的壽命較短。

若蟲和雌雄成蟲都嗜吸人血。蝨不耐飢餓,若蟲每日至少需吸血1次,成蟲則需數次,常邊吸血邊排糞。蝨對溫度和濕度都極其敏感,既怕熱怕濕,又怕冷。由於正常人體表的溫、濕度正是蝨的最適溫濕度,蝨一般情況下不會離開人體。當宿主患病或劇烈運動後體溫升高、汗濕衣著,或病死後屍體變冷,蝨即爬離原來的宿主。以上習性對於蝨的散布和傳播疾病都有重要作用。

人蝨的散播是由於人與人間的直接和間接接觸引起。恥陰蝨的傳播主要是通過性交

與疾病的關係

1.叮刺 蝨吸血後,在叮刺部位可出現丘疹瘀斑,產生劇癢,由於抓騷可繼發感染。患者多有不潔性交史,初發症状常為陰部皮膚瘙癢,有蟲爬感,遇熱更甚。由於蝨體緊附在皮膚和毛根上,肉眼不易察見,唯見紅斑,丘疹、淡褐色苔蘚樣變等,嚴重者因抓搔引起膿皰潰瘍。寄生在睫毛上的恥陰蝨多見於嬰幼兒,引起眼瞼奇癢、瞼緣充血等,陰蝨病的確診在於從患部找到蟲體。

2.傳播疾病 主要由人蝨,特別是人體蝨傳播流行性斑疹傷寒戰壕熱和蝨傳回歸熱。此外,地方性斑疹傷寒由蚤傳到人後,也能由人蝨傳播。

⑴流行性斑疹傷寒:是由普氏立克次體(Rickettsia prowazecki)引起、主要通過人體蝨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病人自潛伏期末1~2天直至退熱後數天均有傳染性,而以發病1周傳染性最強。蝨吸食病人血後立克次體侵入蝨胃上皮細胞並大量增殖,數天後上皮細胞破裂,病原即隨同蝨糞一同排出。當蝨再吸他人血時,蝨糞污染皮膚傷口,或由於蝨體被壓破後立克次體經傷口侵入體內而致感染,普氏立克次體在蝨糞中可存活66天之久,因此亦有可能借呼吸或手污染眼結膜而受染。

⑵戰壕熱:又稱五日熱,是由人蝨傳播五日立克次體引起的急性發熱性疾病。本病症狀與流行性斑疹傷寒相似而較輕,但病程較長。人體感染方式也與流行性斑疹傷寒相似,只是立克次體只能在胃內或上皮細胞表面繁殖,不侵入細胞內。

回歸熱:是一種周期性發作的急性發熱傳染病。蝨傳回歸熱病原是俄拜氏疏螺旋體(Borrelia obermeieri)。病原體隨患者血液被蝨吸入後5~6天即穿過胃壁進入血腔,並大量繁殖。不進入組織亦不從糞便排出。故其傳染是由於蝨體被碾破後體液中的病原經傷口進入人體而致。

防制原則

首先是預防,注意個人衛生如勤更衣、勤洗澡、勤換洗被褥和勤洗髮等,以防生蝨,預防陰蝨更應講究道德、潔身自好。

滅蝨方法很多,分為物理的和藥物的兩類。對衣物最簡便的方法是蒸煮、乾熱、熨燙等,不耐高溫的衣物可用冷凍法。或採用藥物滅蝨,如使用敵敵畏乳劑倍硫磷粉劑水劑噴酒、浸泡。對人頭蝨和恥陰蝨可將毛髮剪去,再加用藥物,如使用滅蝨靈、2‰二氯苯醚菊酯或0.01%的氯菊酯醇劑或洗劑清洗塗擦。也可用50%百部酊塗擦以殺滅恥陰蝨。

參看

32  | 臭蟲 32
關於「寄生蟲學/蝨」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