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轉到: 導航, 搜索

(louse),蝨目科無翅小昆蟲,人和動物永久性的體外寄生蟲。雌雄均吸血。寄生人體的有人蝨和陰蝨,人蝨又分為體蝨頭蝨兩個亞種。其分布均為世界性,但陰蝨較少見。

目錄

形態和生活史

蝨體背腹扁平,口器刺吸式;其跗節有明顯的爪,它與脛指形成抓握器,用以緊握寄主的毛髮或衣服纖維。體蝨與頭蝨形態相似,成蟲大小為2~4mm,前者稍大,體色較淺。陰蝨休較短,約1.5~2.0mm ,略呈蟹形。體蝨生活於內衣的衣縫裡;頭蝨寄生於頭髮上,多在後頸及耳後發根上,偶產卵於帽內;陰蝨則以陰毛及肛周毛上為多見。蝨的發育過程為不完全變態(漸變態),生活史分為卵、若蟲和成蟲三期。卵以粘性物質附著於毛髮根部或衣被纖維上。若蟲5~9天後孵出,形似成蟲而小。經 8~9天蛻皮3次變為成蟲。若蟲和成蟲均吸血,雌蝨可吸入相當其體重1/3的血液。寄生人體的蝨,在自然條件下僅吸人血,飢餓時也可吸某些動物如猴、兔及小鼠的血液。蝨生活的最適宜溫度為30~32℃,相對溫度為75%,若寄主死亡、發熱,以及出汗或衣服潮濕等,蝨即爬離人體到他處。蝨的傳播主要通過人與人的接觸,此外也可通過衣服、被褥間接傳播;陰蝨主要通過性交傳播,但陰蝨的成蟲與卵也可附在脫落的陰毛上,通過衣被、浴巾和馬桶而傳播給他人。

對人體健康的為害

包括叮咬和傳播疾病。叮咬處瘙癢,可出現丘疹或致繼發性感染。傳播疾病的主要是體蝨,主要傳播四種疾病:①流行性斑疹傷寒。病原為普氏立克次氏體,在蝨腸壁細胞內繁殖,腸壁細胞脹破,立克次氏體隨蝨糞排出,沾染皮膚又被擦入皮膚傷口;或蝨吸血時被擠碎,腸內病原體被擦入皮膚傷口,從而傳播本病。②戰壕熱。病原為五日熱立克次氏體,在蝨腸胃腔內繁殖,傳播方式同上。③回歸熱。病原為回歸熱螺旋體,在蝨血腔里繁殖,當擠破蝨體後,病原從皮膚破口或粘膜進入人體。④腸炎沙門氏菌和豬瘟沙門氏菌也可在蝨體內繁殖,於蝨體被擠破時經皮傳染,可致菌血症。一些實驗表明,人蝨偶可傳播地方性斑疹傷寒。蝨傳播疾病均發生在體蝨繁殖和傳播的季節,即冬季和春季,且多流行於集體人群中,尤以寒帶地區為多見,這與人們衛生習慣有關。

防制

保持清潔的習慣,常洗澡、洗頭、換內衣等。消滅內衣、被單上的體蝨可用煮燙(50~60℃,10分鐘)法,消滅不耐濕熱的衣被及毛料物品上的體蝨可用乾熱(65~80℃,約1小時)法。滅頭蝨常用10%百部水煎劑洗頭髮,用毛巾浸藥液裹頭一夜,再洗淨;或用25%百部酒精溶液擦濕頭髮,每周1次,2次即有效;若頭髮上尚有蝨卵,翌日再用食醋塗搽頭髮(20~40ml/人),醋能溶解蝨卵上的粘質,使卵落掉。滅陰蝨可用25%百部酒精擦洗或用等量10%醋酸煤油混合液擦洗;5%馬拉硫磷原液1瓶(約3.5ml)內泡入一支粉筆,對殺滅衣蝨和體蝨均有較好效果。

參看

關於「」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