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影像學/甲狀腺及甲狀旁腺的影像學診斷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醫學影像學》 >> 中樞神經系統與頭頸部 >> 頭頸部的影像學診斷 >> 甲狀腺及甲狀旁腺的影像學診斷
醫學影像學

醫學影像學目錄

甲狀腺分成左右側葉,中間以峽部相連。甲狀腺側葉甲狀軟骨中部向下延至第6氣管環平面,峽部覆蓋於第2~4氣管環。甲狀旁腺有兩對,位於甲狀腺的後內緣與食管的交角內,包含於甲狀腺鞘囊中。上對甲狀旁腺位於甲狀腺側葉後面上中1/3交界處,下對位於側葉後側面的下端。異位甲狀旁腺可位於甲狀腺內、縱側,氣管和食管後,上、下頸部縱隔內,對診斷造成一定程度的困難。

一、X線診斷

X線檢查由於其軟組織密度解析度差,故對甲狀腺疾病的診斷作用有限。甲狀腺腫大頸部正、側位片上,可見局部軟組織腫脹鈣化,氣管可有受壓移位,腫塊向胸骨後延伸時,則顯示上縱隔影增寬。透視下可見塊影隨吞咽動作向上下移動。

甲狀腺腫瘤一般較小,X線檢查不易發現。但由於腺體分泌功能過盛造成的骨質疏鬆、尿路結石纖維囊骨炎改變,則可由X線平片得到證明。

二、CTMRI診斷

甲狀腺和甲狀旁腺CT掃描通常採取橫斷面,以層厚5mm作連續掃描,其範圍視甲狀腺大小而定。常規應用造影劑作增強掃描。CT平掃正常甲狀腺呈光滑、均質性軟組織結構,由於腺體內含碘其密度超過周圍肌肉組織密度;且因甲狀腺的血流豐富,靜脈內注射造影劑後強化顯著。正常甲狀旁腺腺體較小(3~8mm大小)不論是平掃或增強CT掃描均不易顯影。

甲狀腺腫大是臨床常見的症状,可為瀰漫性或局限性,由多種疾病引起。各種病因在CT掃描上都有一定的特徵性表現,可幫助診斷(圖5-2-6)。

(一)甲狀腺癌 多發生於中年婦女,早期呈膨脹性生長,有假包膜形成,以後逐漸轉變為浸潤性生長,頸淋巴結腫大和血行轉移。病理上分為四種亞型,即乳頭狀、濾泡狀、,髓樣和未分化型,以前二者型多見。

CT表現為邊界不清、形態不規則的混雜密度腫塊,常有壞死、囊變和鈣化,呈不均勻性強化。可侵及喉、氣管、食管,並引起頸部淋巴結腫大。

(二)甲狀腺腺瘤 為甲狀腺常見的良性腫瘤,多發生於青、中年婦女。常為單發,具完整包膜。CT上呈邊界清楚的稍低或等密度腫塊,可有鈣化,呈均勻性強化。

(三)甲狀腺囊腫 包括膠樣囊腫出血囊腫,囊內分別貯有豐富的蛋白粘液和陳舊血液。CT上均表現為水樣密度囊腔,邊緣光滑。

甲狀腺腫塊示意圖


甲狀腺腫塊示意圖


甲狀腺腫塊示意圖


甲狀腺腫塊示意圖


圖5-2-6 甲狀腺腫塊示意圖

A、甲狀腺癌 B、甲狀腺腫

C、 甲狀腺腺瘤 D、甲狀腺囊腫

(四)甲狀腺腫 結節性甲狀腺腫根據有無甲亢症状分為毒性和非毒性二型,結節增生的甲狀腺濾泡上皮及不同數量的貯留膠質構成,可伴有出血。瀰漫性甲狀腺腫包括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橋本甲狀腺炎)和突眼性甲狀腺腫二種,都以女性多發,屬自身免疫性疾病。CT上顯示甲狀腺瀰漫性增大,結節性甲狀腺腫尚可見散在性大小不一的低密度結節,其邊緣清楚或模糊,不均勻性強化,結節性囊變區無強化。

(五)甲狀腺炎 CT表現為雙側甲狀腺瀰漫性增大,密度均勻,輪廓不光滑,有輕度強化。

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可由甲狀腺腺瘤(84%)。增生(12%)和腺癌(1%)引起。唯一治療方法是手術摘除,有時遺留異位甲狀旁腺腫瘤未切除,需要再次手術。甲狀旁腺腫瘤CT表現為圓形或卵圓形較低密度結節影,增強CT掃描呈均勻性或環形強化。

MRI對顯示較小的甲狀腺腫瘤較CT敏感;對甲狀腺腫大可區別實性腫瘤與囊腫,膠樣囊腫與血囊腫,甲狀腺腫瘤手術後改變是水腫纖維化或腫瘤化複發,後者應用Gd-DTPa 增強MRI顯示明顯強化。

32 腮腺的影像學診斷 | 介入放射學 32
關於「醫學影像學/甲狀腺及甲狀旁腺的影像學診斷」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