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學/小兒年齡分期及其意義
醫學電子書 >> 《兒科學》 >> 兒科總論 >> 生長發育 >> 小兒年齡分期及其意義 |
兒科學 |
|
|
小兒生長發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又具有一定的階段性。據此,可劃分為不同的年齡期。不同的年齡期各具有一定的特點,了解各年齡期的特點及保健措施,將有助於掌握小兒特點及保健措施,小兒時期大致劃分為6個年齡期,各年齡期的主要特徵和保健教育原則如下:
(一)胎兒期:妊娠前8周為胚胎期,第9周到分娩為胎兒期。自孕期28周至出生後1周為圍產期。遺傳因素、孕期感染、中毒、孕婦營養、心理狀態均為影響胎兒發育的因素。孕婦的保健,充分營養供應,預防感染,保持良好的的精神狀態,定期檢查均有助於胎兒的發育。圍產期小兒死亡率約佔新生兒死亡率的70%,因此尤其應重視圍產期保健,防止胎內感染和早產,必要時進行羊水脫落細胞染色體以及其它生化檢查,對某些遺傳性疾病和先天性畸形作出產前診斷,並採取相應措施,可減低圍產期小兒死亡率。
胎兒期的保健措施包括孕婦諮詢、孕母營養、孕母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如弓形體、巨細胞病毒、風疹、皰疹病毒以及梅毒等)、高危妊娠的監測及早期處理、胎兒生長的監測及一些遺傳性疾病的篩查等。
(二)新生兒期:從胎兒娩出、臍帶結紮後至滿28天。新生兒期是胎兒出生後生理功能進行調節並適應宮外環境的時期,其問題多由於適應不良所引起,如環境過冷、過熱均不相適應。其它如先天性缺陷、早產、畸形等。新生兒期免疫功能不足,皮膚粘膜及其它屏障功能差易於感染。生長發育快而消化功能差,故開始餵養起即應十分重視逐漸適應其消化功能等。
新生兒期的保健措施重點是合理餵養,最好選用母乳餵養,保護隔離,預防感染,近年來強調產婦與新生兒即刻接觸並於數小時內開始哺乳,不僅可以促進母乳分泌,而且對建立母嬰相依感情有重要作用。
(三)嬰兒期:自出生28天至1歲,此期以乳類為主食,生長發育迅速,如身長增長50%,體重增加200%,頭圍增加30%,開始出乳牙,能坐,會爬並開始學走,其生理功能仍在發育中,如此快的生長發育就需要的足夠的營養供應,而消化功能不足,免疫功能差,易患急性感染性疾病及消化功能紊亂,營養不良等。
嬰兒期保健措施:提供母乳餵養,合理人工餵養及時添加輔食,有計劃地進行各種預防接種,注意預防呼吸道感染,促進正常生長發育。
(四)幼兒期:1~3歲。該期生長發育速度減慢,大腦皮質功能進一步完善,語言表達能力逐漸豐富,模仿性增強,智能發育快,要求增多,能獨立行走、活動,見識範圍迅速擴大,接觸事物增多,但仍缺乏自我識別能力。感染性疾病及傳染病多。
保健措施:進行合理餵養並養成良好的飲食及衛生習慣,進行語言訓練及早期教育,注意安全護理及預防傳染病。
(五)學齡前期:3~6歲。學齡前期兒童的體格發育速度減慢,智能發育進一步加快,求知慾強,好問,好奇心強,自我控制能力仍差。
保健措施:本期應重視潛在智能的開發,但應循序漸進,避免強求,以適應其發育速度,是進行學前教育的重要時期。應培養熱愛勞動,愛集體的共產主義思想,仍應注意供應充分營養及安全護理。
(六)學齡期:6~12歲。學齡期兒童除生殖系統以外大部分器官已發育成熟,臟器功能特別是大腦發育更加完善,記憶力強,智力發育迅速,基本接近成人,機體抵抗力增強,感染性疾病減少,但變態反應性疾病如結締組織病、腎炎、過敏性紫瘢等增多,疾病的表現基本上與成人相似。其保健措施,更應重視思想教育,加強體格鍛煉,並宜參加適當勞動。
生長發育 | 小兒體格及精神發育 |
關於「兒科學/小兒年齡分期及其意義」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