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學/小兒能量代射特點及各種營養素的需要量
醫學電子書 >> 《兒科學》 >> 兒科總論 >> 生長發育 >> 小兒能量代射特點及各種營養素的需要量 |
兒科學 |
|
|
1.小兒能量的需要分以下五個面:
⑴基礎代謝:比成人高,按每日每公斤體重計算,1歲以內約需230.2Kj (55KCal),12歲184.2KJ(44KCal),7歲以後與成人相近104.6~125.6KJ (25~30KCal)。
⑵活動所需:新生兒只能啼哭、吮奶,這項需要較少,嬰兒約為62.8~83.7Kj (15~20KCal/kg.d),需要量隨年齡增長而增加,12歲時約為125.6KJ/kg.d (30KCal/kg.d)。
⑶生長所需:這一部分熱能消耗為小兒所特有。所需熱量與生長速度成正比,若飲食所供給的熱量不足,生長發育即會停頓或遲緩。嬰兒此項熱量約佔總熱量之25~30%。初生數月的嬰兒達167.4~209.3KJ(40~50KCal/kg.d),1歲時為62.8Kj (15KCal)。每增加1kg體重需要攝入18410~23849KJ的能量。
⑷食物特殊動力作用,嬰兒飲食中雖然蛋白質所佔比例較成人高,但小兒食物特殊運力作用低,平均為佔總熱量6%與成人相仿。
⑸排泄的消耗:每天攝入的食物不能完全吸收,一部分食物未經消化吸收即排泄於體外,此項熱量損失不超過10%,但腹瀉時,此項熱量丟失大增。
綜上所述,嬰兒用於維持安靜狀態所需熱量(包括基礎代謝與食物特殊動力作用),約佔總熱量50%,用於生長發育所需熱量約佔25%,用於活動所需約佔25%,按單位體表面積計算,能量需要量以嬰兒為最高。如總熱量長期供給不足可致消瘦、發育遲緩、體重不增、抵抗力降低易患疾病。而總熱量長期供給過多時,又可發生肥胖。
實際應用時,主要依據年齡、體重來估計總熱量的需要。每公斤體重每日所需熱量:新生兒第一周約為60KCal,第2~3周為100 KCal,第2~6個月約需110~120 KCal。簡單計演算法:<1歲 KCal/kg.d,以後每3歲減去10 KCal,至15歲時為60 KCal左右,成人為30KCal左右。
2.營養素的需要: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包括水、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等。
⑴水: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條件,小兒處於生長發育時期,新陳代謝旺盛,熱量需要多,但腎臟濃縮功能差,因此所需水分相對地較多。攝入蛋白質和無機鹽多者,水的需要量增加,牛乳中含蛋白質及鹽類較多,嬰兒需水100~150ml/kg/d,3~7歲~110ml,10歲~85ml,14歲時約40~60ml。嬰幼兒每日入量少於60ml/kg,即可發生脫水症状。
⑵蛋白質:由於小兒生長發育需要正氮平衡,故蛋白質按體重計算需要量比成人高。嬰兒飲食中蛋白質含量約佔總熱量的15%,母乳餵養每日需蛋白質2g/kg,牛乳餵養為每日g/kg,混合餵養為每日g/kg。
⑶脂肪:是供給能量的重要物質,主要來源於乳類、肉類、植物油。嬰幼兒飲食中脂肪供給佔總熱量的35%,每日約需4~6g/kg,6歲以上約為每日~3g/kg。
⑷糖類:是供給熱量的主要來源,其供熱量約佔總熱量的50%,嬰兒每日約需10~12g/kg,兒童每日約需8~12g/kg。食物中糖類過多發酵過盛刺激腸蠕動可引起腹瀉。
⑸維生素:是維持正常生長及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營養素,與酶關係密切,是構成許多輔酶的成份。維生素種類很多,水溶性包括維生素B1、B2、B6、C等,在烹飪過程中易損失,體內不能貯存。脂溶性包括維生素A、D、E、K,吸收後可在體內貯存,過量則易蓄積中毒。造成維生素缺乏的原因除膳食攝入不足外,還可因消化吸收障礙、分解破壞增強、生理需要量增加以及腸道細菌合成障礙引起。其中,維生素A、B1、B2、C、D、B12、葉酸等容易發生膳食中含量不足。
⑹元素:離子化元素如鈣、磷是正常凝血和神經肌肉功能所必需。由於它們是骨骼的重要組成部分,故又稱大元素。必需微量元素具有明顯營養作用及生理功能,例如銅、鐵、鋅、錳、硒、碘、鉻等。缺乏後產生特徵性生化紊亂、病理改變及疾病。兒童易因微量元素代謝不平衡引起疾病。例如腸病性肢端皮炎是遺傳性缺鋅病,鋼發症候群是遺傳性缺銅症,缺碘引起克汀病,缺硒引起克山病,缺鐵引起貧血。
小兒體格及精神發育 | 人乳 |
關於「兒科學/小兒能量代射特點及各種營養素的需要量」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