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生物化學/乳酸脫氫酶(LD)及其同工酶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臨床生物化學》 >> 診斷酶學 >> 臨床診斷中常用的血清酶類及其同工酶 >> 乳酸脫氫酶(LD)及其同工酶
臨床生物化學

臨床生物化學目錄

乳酸脫氫酶LD)酶催化下列反應:

乳酸脫氫酶(LD)酶催化反應:


不同方法測出LD結果差異較大,這是因為LD有5種不同的同工酶,每種同工酶的最適反應條件不同。例如同為催化乳酸變為丙酮酸,LD1的最適pH為9.8,而LD5的最適pH為8.8。很難找出一個測定血清總LD的最適條件,檢驗醫師在解釋測定結果時應加以注意。

LD催化反應是無氧糖酵解的最終反應,廣泛存在於人體各組織中,故測總酶臨床意義不大,但LD是由兩種不同亞基(M,H)組成的四聚體,形成5種結構不同的同工酶,其中H型亞基中酸性胺基酸較多,電泳時負電荷多,因此電泳速率較快。按電泳向陽極泳動快慢,分別命名為LD1(H4),LD2(H3M),LD3(H2M2),LD4(HM3)和LD5(M4)。

【組織分布】

LD雖廣泛存在於人體各組織中,但是不同組織中同工酶組成有差異,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以LD1為主,心肌為此類代表,LD可佔總酶活性50%以上,此外有紅細胞等。另一類以LD5為主,以橫紋肌為代表,此外有肝臟等。第三類以LD3為主,脾、肺為此類代表。LD主要存在於細胞質中,粒線體中未查到。

生理變異

血清LD高低和性別關係不大,嬰兒酶活性可達成年人兩倍,兒童和少年活性比成年人高10%-15%,血清LD同工酶目前常用電泳法測定,由於具體方法差異,各學者報告的結果出入較大,但在成年人存在著如下規律:LD2>LD1>LD3>LD4>LD5,值得注意的是有學者報告,部分正常兒童血中LD1可大於LD2

標本的採集、處理和貯存】

由於血小板中也含大量LD,血清中和血漿所測LD有一定差異,一般都選用血清為測定標本,采血後應迅速分離血清,因紅細胞中LD含量比血清高100倍以上,不宜用溶血血清為測定標本。

LD尤其是LD4和LD5與其它酶不同,不是熱變性而是冷變性,在4℃貯存活性下降快於室溫25℃,一般說25℃放2-3天LD活性變化不大,有條件者最好還是在采血後24小時內測定,標本應貯存於室溫。

【參考值範圍】

根據催化反應方向的不同,有兩大類測LD方法,一大類為國際臨床化學協會(IFFC)推薦方法,以丙酮酸為底物,其參考值範圍為80-500U/L(37℃);另一大類以乳酸為底物,在我國應用較普遍,其參考值範圍為50-150U/L。

【臨床應用】

LD及其同工酶是臨床上常用酶之一,尤其是LD同工酶和CK-MB是臨床常規實驗室最常測的兩種同工酶。臨床常用於診斷和鑒別診斷心、肝和骨骼肌疾病。表7-5是LD及其同工酶在這些疾病時的變化情況。

表7-5 總LD和LD同工酶在疾病的變化

疾病 總LD LD同工酶
AMI 常測酶中,升高最慢(8-10h),但升高時間最長(5-10d),峰值可達10倍正常上限 LD1>LD2,並可持續到兩周(部分病例總LD正常)
充血性心衰心肌炎 可升高達5倍正常上限 LD1>LD2
巨細胞性貧血 可升高達5倍正常上限,治療正確迅速下降 LD1>LD2
病毒性肝炎 部分病例可升高達5倍正常上限 LD5>LD4(部分病例總LD正常
肝硬化 常輕度升高 LD5明顯升高,LD5>LD4
原發性肝癌 部分病例升高 LD5明顯升高,LD5>LD4
梗阻性黃疸 不定 常LD4>LD5
肌肉損傷 視損傷程度不同而異 以LD5升高為主
肌萎縮 可高達10倍正常上限 以LD5為主
某些惡性腫瘤白血病結腸癌……) 可升高,個別病例高達5倍正常上限 以LD3為主,LD3>LD1
變異 某些病倒,電泳出現LD6,常顯示預後不佳

實用中此酶用於診斷AMI,特別是亞急性AMI。在AMI時,LD由於分子量較大(125000),在常用酶中升高最遲,但其半壽期較長,增高持續時間可達5-10天,此時其它酶活性已恢復正常,在亞急性AMI診斷上有一定價值。可惜的是,LD總酶診斷AMI的特異性較差,很多其它疾病,此酶都升高。LD同工酶則不同,診斷特異性可達95%以上,僅次於CK-MB,甚至有學者認為,只要測此二同工酶,不需作其它酶學檢查就可診斷AMI。LD同工酶的高特異性是因為人體各組織器官中LD同工酶的分布情況並不相同,除心肌外,只有少數器官如紅細胞中的LD是以LD1為主,絕大多數的AMI患者血中的LD同工酶都可出現LD1>LD2變化,即所謂的「反轉」(flip)類型變化,其持續時間甚至可超過總LD升高時間,達兩周之久。臨床上可見部分患者在恢復期,所有酶活性都降至正常,但仍有「反轉」類型的LD同工酶變化,這些患者常有複發傾向,除AMI和心肌損傷,此種「反轉」類型變化還見於溶血性貧血和巨細胞性貧血,但此類疾病在臨床上不難與AMI相區分。

60年代臨床上曾經用過所謂「α-羥丁酸脫氫酶」的測定來診斷AMI。實際上並不存在這種酶,所測的主要是LD1的活性,目前國外已較少測定此酶而改用更精確的測LD同工酶的方法。

其次,LD及其同工酶常用於肝臟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由於肝細胞中主要為LD1,在肝實質病變時常出現LD5>LD4,但由於正常血清中LD5含量很少,不少病例就是出現同工酶異常LD5>LD4時,總LD活性仍為正常,故LD同工酶檢查陽性率遠高於總LD,一般在膽道疾患或梗性黃疸早期未累及肝實質時,不出現LD5>LD4,仍為LD4>LD5。值得注意的是,在骨骼肌疾病和損傷時,也會出現類似變化,臨床上診斷各型肌萎縮也常測定LD及LD同工酶,早期常為LD5升高,但在晚期LD1和LD2也升高。

惡性腫瘤可由於腫瘤細胞惡性增長和壞死而引起血清LD升高,如轉移到肝臟往往伴有LD4和LD5升高,此外一部分腫瘤,如白血病等常有LD3和LD4的增高。

32 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 | 氨基轉移酶(ALT,AST)及其同工酶 32
關於「臨床生物化學/乳酸脫氫酶(LD)及其同工酶」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