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赤小豆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藥學》 >> 利水滲濕藥 >> 赤小豆
中藥學

中藥學目錄

【藥用】豆科本草植物赤小豆PhaseoluscalcartusRoxb.或赤豆P.angularis Wight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甘、酸,平。歸心、小腸經。

【功效】利水消腫,利濕退黃,消腫排膿。

【臨床應用】1.用於水腫腳氣等症。

赤小豆性善於下行,通利水道,使水濕下泄而消腫,故適用於水腫脹滿、腳氣浮腫等症。可單味煎服,或與豬苓澤瀉茯苓皮等藥配伍同用。

2.用於濕熱黃疸

赤小豆能清熱利濕退黃,用於濕熱黃疸輕症,可與麻黃連翹桑白皮等同用。

3.用於瘡瘍腫痛

本品能消腫排膿,故可用于于瘡瘍腫毒之症,可配赤芍、連翹等煎汁內服,亦可配芙蓉葉、陳小粉,研末外敷。

【處方用名】赤小豆、野赤豆、杜赤豆、飯赤豆(洗淨,晒乾,打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傷寒論》):麻黃、連翹、赤小豆、生梓白皮杏仁生薑大棗。治濕熱黃疸輕症,身發黃,發熱無汗

【文獻摘錄】《名醫別錄》:「主寒熱,熱中,消渴止瀉,利小便,吐逆,卒澼,下脹滿。」

《藥性論》:「消熱毒癰腫,散惡血不盡、煩滿。治水腫,皮肌脹滿;搗薄塗癰腫上;主小兒急黃,爛瘡,取汁令洗之;能令人美食;末與雞子白調塗熱毒瘡腫;通氣健脾胃。」

《本草經疏》:「凡水腫、脹滿、泄瀉,皆濕氣傷脾所致,小豆健脾燥濕,故主下水腫脹滿,止瀉,利小便也。」

參看

32 萆薢 | 玉米須 32
關於「中藥學/赤小豆」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