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外科學/辨病與辨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醫外科學》 >> 總論 >> 外科診法 >> 辨病與辨證
中醫外科學

中醫外科學目錄

中醫外科診療疾病的特點是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先辨病,後辨證。每一疾病都有各自的病名,如有頭疽、紅絲療、蛇串瘡等,有一定的臨床特點,其發病原因、病機變化與轉歸、預後也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因此臨床應先辨病,明確診斷。但同一疾病在發病不同階段,或由於患者的個體差異,其臨床症状迥異,治法也不相同,故在辨病基礎上尚需辨證。

辨病就是辨識具體的疾病,辨病的目的在於掌握疾病發生髮展的規律,並與相關疾病鑒別診斷。如局部紅腫熱痛是陽證瘡瘍的共同特徵,而癰是局部光軟無頭,結塊範圍多在6-9咖左右,易膿,易潰,易斂,一般不會造成陷證。有頭疽初起即在腫塊上有粟米狀膿頭,瘡面漸漸腐爛,形似蜂窩,範圍常超過gOn,難膿,難潰,常可合併內陷。肉癭石癭均為癭,但前者是良性腫瘤,後者是惡性腫瘤,其轉歸預後絕然不同,必須及早分明。所以,在外科領域中,辨病尤為重要。

辨證是在中醫辨證理論指導下,運用正確的思維方法和四診來收集與疾病有關的臨床資料,然後依據八綱辨證臟象學說病邪學說、經絡學說等進行綜合分析和歸納,進而對其病變的病因病位、病變機理、功能狀態及演變趨勢等作出綜合性的評定,從而得出一個證的概念。外科疾病多有局部症状及體征,因此辨證不僅要辨全身症状,還要辨局部症状。如流痰發病緩慢,局部不紅不熱,化膿也遲,潰後膿稀薄如痰,不易收口,以陽證陰證來辨屬陰證瘡瘍。但結合全身症状來辨,病的後期,如見日漸消瘦,精神萎頓,面色無華,形體畏寒心悸失眠自汗舌淡紅,苔薄白,脈細或虛大者,屬氣血兩虧證;如見午後潮熱,夜間盜汗口燥咽干食慾減退,或咳嗽痰中帶血舌紅少苔脈細數者,屬陰虛火旺證。又如脫疽,根據疾病發展和臨床表現特點,臨床上常分為寒濕阻絡證血脈瘀阻證濕熱毒盛證、熱毒傷陰證和氣血兩虛證

32 外科診法 | 四診應用 32
關於「中醫外科學/辨病與辨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