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尿路感染
A+醫學百科 >> 下尿路感染 |
下尿路感染一般指的是膀胱炎、尿道炎,因為從生理解剖而言,下尿路指的就是膀胱和尿道。具體到膀胱炎,其病因可能是多種微生物所致,但細菌性膀胱炎或尿道炎則是最常見的,臨床表現較為典型,可為尿急、尿痛、尿頻,一般沒有全身症状,主要是抗感染治療。
下列就較為常見的下尿路感染類型做分節簡單介紹。
目錄 |
急性細菌性膀胱炎
急性細菌性膀胱炎(acute bacterial cystitis )女性多見,且25 %一30 %的病人年齡在20 一40歲。因女性尿道短而直,尿道外口畸形常見,如處女膜傘、尿道口處女膜融合;會陰部常有大量細菌存在,只要有感染的誘因存在,如性交、導尿、個人衛生不潔及個體對細菌抵抗力降低,都可導致上行感染。很少由血行感染及淋巴感染所致,男性常繼發於其他病變,如急性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包皮炎、尿道狹窄、尿結石、腎感染等。也可繼發於鄰近器官感染如闌尾膿腫。致病菌多數為大腸桿菌。
病理
淺表膀胱炎症多見,以尿道內口及膀胱三角最明顯。病變僅累及粘膜、粘膜下層,可見粘膜充血、水腫、片狀出血斑、淺表潰瘍或膿苔覆蓋。顯微鏡下見多數白細胞浸潤。炎症有自愈傾向,癒合後不遺留痕迹。若治療不徹底或有異物、殘餘尿、上尿路感染等情況,炎症可轉為慢性。
臨床表現
發病突然,有尿痛、尿頻、尿急,嚴重者數分鐘排尿一次,且不分晝夜。排空後仍感到尿未排盡。病人常訴排尿時尿道有燒灼感,甚至不敢排尿。常見終末血尿,有時為全血尿,甚至有血塊排出。可有急迫性尿失禁。全身症状不明顯(這一特點常作為與上尿路感染的鑒別),體溫正常或僅有低熱,當並發急性腎孟腎炎或前列腺炎、附睾炎時才有高熱。在女性常與經期、性交有關。男性如有慢性前列腺炎,可在性交或飲酒後誘發膀朧炎。
診斷
恥骨上膀朧區可有壓痛,但無腰部壓痛。在男性,可發現並發的附睾炎,檢查附睾有壓痛;如有尿道炎,可有尿道膿性分泌物。男病人還應注意有無前列腺炎或良勝前列腺增生。在女性應注意有無陰道炎、尿道炎、膀胱脫垂或憩室,檢查有無處女膜及尿道口畸形,尿道旁腺感染積膿。
尿沉渣檢查有白細胞增多,也可有紅細胞。應作尿細菌培養、菌落計數和藥物敏感試驗,典型病例常獲得陽性結果。腎功能一般不受影響。在急性感染期禁忌作膀胱鏡檢查及尿道擴張。尿道有分泌物應作塗片細菌學檢查。
鑒別診斷
膀胱應與其他以排尿改變為主要症状的疾病鑒別,包括陰道炎、尿道炎等。陰道炎有排尿刺激症状伴陰道刺激症状,常有陰道分泌物排出且惡臭。尿道炎有尿頻、尿急,但不如膀胱炎明顯,有尿痛,無畏寒、發熱,有尿道膿性分泌物;常見致病原為淋球菌、衣原體、支原體、單純皰疹病毒和滴蟲等。
治療
治療多飲水,口服碳酸氫鈉鹼化尿液,減少對尿路的刺激。並可用顛茄、阿托品、地西泮,膀朧區熱敷、熱水坐浴等解除膀胱痙攣。
抗菌藥物應用,選用復方磺胺甲惡唑、頭孢菌素類、喹諾酮類等藥物。近年,對於女性無併發症的單純性膀胱炎,可選擇敏感的抗菌藥物,採用3 日療法,療效與7 日療程相似且副作用少、費用低。
絕經期後婦女經常會發生尿路感染,並易重新感染。雌激素的缺乏引起陰道內乳酸桿菌減少和致病菌的繁殖增加常是感染的重要因素。雌激素替代療法以維持正常的陰道內環境,增加乳酸桿菌並清除致病菌,可以減少尿路感染的發生。
慢性細菌性膀膚炎
慢性細菌性膀胱炎(chronic bacterial cystitis )常是上尿路急性感染的遷移或慢性感染所致,亦可誘發或繼發於某些下尿路病變,如良勝前列腺增生、慢性前列腺炎、尿道狹窄、膀膚結石或異物、尿道口處女膜融合、處女膜傘、尿道旁腺炎等。
病理
膀胱粘膜蒼白、變薄或肥厚,有時呈顆粒或小囊狀,偶見潰瘍。顯微鏡下可見固有膜內有較多漿細胞、淋巴細胞浸潤和結締組織增生。當炎症累及肌層使逼尿肌纖維化,膀膚容量可縮小。
臨床表現
反覆發作或持續存在尿頻、尿急、尿痛,並有恥骨上膀朧區不適,膀膚充盈時疼痛較明顯。尿液混濁。
診斷
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診斷不難,但必須考慮反覆發作或持續存在的原因,否則難以徹底治療。
男性應作直腸指檢了解前列腺有無病變,並作陰囊、陰莖、尿道口檢查,排除生殖道炎症、尿道炎症或結石。女性應了解尿道外口、處女膜有無畸形,有無宮頸炎、陰道炎或前庭腺炎等。注意有無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尿沉渣檢查有少量白細胞,可有紅細胞。尿細菌培養可陽性,如多次中段尿細菌培養陰性,應考慮與泌尿系結核鑒別。
B 超、排泄性尿路造影等能幫助了解有無尿路畸形、結石或腫瘤。膀胱鏡檢查可見膿尿、膿苔、膀胱粘膜充血、水腫或小梁,有時見憩室、結石、異物或腫瘤。由於腺性膀朧炎、間質性膀朧炎、膀膚原位癌都可表現為反覆的膀胱刺激症状,有時難以與慢性膀胱炎區別,膀胱鏡檢查及活體組織病理檢查有助於診斷。
治療
應用抗菌藥物,保持排尿通暢,處理誘發尿路感染的病因,必要時需手術糾正,如處女膜成形術等。病程較長,抵抗力弱者,應全身支持,增進營養。
尿道炎
尿道炎(urethritis )是指尿道的炎症,可有多種因素導致,這裡主要指通過性接觸傳播途徑,由淋球菌或非淋球菌的病原體所導致的急性尿道炎、慢性尿道炎,屬性傳播疾病。
淋菌性尿道炎
由淋球菌引起的尿道感染,常累及泌尿、生殖系的粘膜。淋球菌為革蘭陰性的奈瑟雙球菌。人是淋球菌唯一天然宿主,有易感性,發病後免疫力極低下,可再度感染。淋菌性尿道炎(gonorrheal urethritis )主要由性接觸直接傳播,偶爾也通過帶淋球菌的衣褲、毛巾、浴盆、便桶和手等間接傳播。患淋病的孕婦分娩常是新生兒感染的原因。近年,性病病人數有上升,其中以男性淋菌性尿道炎尤為突出,給人類帶來嚴重危害和影響。
臨床表現:淋球菌急性感染後,經過2 一5 日潛伏期發病。感染初期患者尿道口粘膜紅腫、發癢和輕微刺痛。尿道排出多量膿性分泌物,排尿不適。病情發展可使粘膜紅腫延伸到前尿道全部,陰莖腫脹,尿頻、尿急、尿痛明顯,有時可見血尿。兩側腹股溝淋巴結呈急性炎症反應。及時治療者大約1 周后症状逐漸減輕,尿道口紅腫消退,尿道分泌物減少而稀薄,排尿正常,1 月後症状可消失。部分病人可繼發急性後尿道炎、前列腺炎、精囊炎及附睾炎;治療未愈者可形成慢性淋菌性尿道炎;反覆發作還可引起炎性尿道狹窄。
診斷:有典型的臨床表現及不潔性交史,尿道分泌物塗片可在多核白細胞內找到成對排列的革蘭陰性雙球菌。在慢性期,淋球菌潛伏於腺、竇及前列腺等處,因而不易找到。尿三杯試驗以第一杯膿尿最明顯。
治療:治療以青黴素類藥物為主,亦用頭抱曲松(菌必治、羅氏芬)、大觀黴素(淋必治)。感染初期使用菌必治250 mg ,肌注,一次劑量,後口服喹諾酮類、頭孢菌素類或
復方磺胺甲惡唑,一般7 -14 日為一療程。若病情較重,合併生殖系感染,應適當延長抗菌藥物的療程。淋菌性尿道狹窄的處理以定期逐漸擴張尿道為主,同時給予抗菌藥物,必要時作尿道口狹窄切開,廣泛性前尿道狹窄可用尿道膀胱鏡作尿道內切術。配偶應同時治療。
非淋菌性尿道炎
病原體以沙眼衣原體或支原體為主,亦有滴蟲、單純疤疹病毒、肝炎病毒、白色念珠菌、包皮桿菌等,通過性接觸或同性戀傳播,比淋菌性尿道炎發病率高,在性傳播性疾病中占第1 位。
臨床表現:一般在感染後1 一5 周發病。表現為尿道刺癢、尿痛和分泌少量白色稀薄液體,有時僅為痴膜封口或褲檔污穢,常見於晨間。在男性,感染可侵犯附睾引起急性附肇炎,亦可導致男性不育。
診斷:有典型的臨床表現及不潔性行為的接觸傳染。清晨排尿前取尿道分泌物作衣原體、支原體接種培養。非淋菌性尿道炎與淋菌性尿道炎可以在同一病人同一時期中發生雙重感染,因症状相似,鑒別診斷應慎重。尿道分泌物塗片每高倍鏡視野下見到10 - 15 個多核白細胞,找到衣原體或支原體的包含體,無細胞內革蘭陰性雙球菌,據此可與淋菌性尿道炎相鑒別。
洽療:常用米諾環素(美滿黴素)、紅霉素等治療,配偶應同時治療,以兔重複感染。
參看
關於「下尿路感染」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