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尿術
A+醫學百科 >> 導尿術 |
導尿術(urethral catheterization),,將一特製導管經尿道放入膀胱排尿的技術。是檢查和治療泌尿系統疾病常用的方法。多用於解除各種原因的尿瀦留,探測尿道有無梗阻,直接採取膀胱尿作細菌培養或其他化驗檢查,以及測定膀胱容量、膀胱內壓,測量殘餘尿和尿動力學檢查;亦可通過導尿管注入造影劑作膀胱尿道造影、膀胱輸尿管迴流造影;或注入抗感染、抗腫瘤藥物可作為治療手段。
目錄 |
導尿術的目的
1、直接從膀胱導出不受污染的尿標本,作細菌培養,測量膀胱容量、壓力及檢查殘餘尿量,鑒別尿閉及尿瀦留,以助診斷。
2、為尿瀦留病員放出尿液,以減輕痛苦。
3、盆腔內器官手術前,為病員導尿,以排空膀胱,避免手術中誤傷。
4、昏迷、尿失禁或會陰部有損傷時,保留導尿管以保持局部乾燥,清潔。某些泌尿系統疾病手術後,為促使膀胱功能的恢復及切口的癒合,常需做留置導尿術。
物品準備
1.無菌導尿包:內有治療碗1個、尿管2根、小藥杯1個(內盛棉球數個)、血管鉗2把、石蠟油棉球1個、標本瓶1個、洞巾1塊、紗布數塊、20ml注射器1個(內有生理鹽水20ml)。
2.外陰初步消毒:用物無菌治療碗1個(內盛消毒液棉球10餘個、血管鉗1把)、清潔手套1隻。
3.其他:無菌持物鉗、無菌手套、消毒溶液(碘伏)、中單、便盆。
女病人導尿術
1.操作者洗手,按需將用物準備齊全,攜至病人床旁,核對病人,並做好解釋,以取得配合。關好門窗,調節室溫,防止病人著涼,必要時用屏風遮擋病人。戴帽子、口罩。幫病人脫去,對側褲腿,蓋在近側腿部上方,對側腿用蓋被遮蓋,協助病人取屈膝仰臥位,兩腿略外展,暴露外陰。將中單置於病人臀下,彎盤置於病人外陰旁。
2.清潔外陰:打開外陰消毒包,倒入消毒液(碘伏),浸濕棉球,將治療碗置病人會陰處,操作者左手戴手套,右手持血管鉗夾取棉球由外向內、自上而下,消毒陰阜、大陰唇,以左手分開大陰唇,同樣順序消毒小陰唇和尿道外口,最後一個棉球從尿道外口消毒至肛門部。
3.消毒外陰:打開導尿包,倒人消毒液(碘伏),戴無菌手套、鋪洞巾,使洞巾和無菌導尿包布內層形成一無菌區,檢查尿管通暢後潤滑前端。左手分開並固定小陰唇,自尿道外口開始由內向外、自上而下依次消毒尿道外口及雙側小陰唇,最後再次消毒尿道口。
4.插導尿管:(以氣囊導尿管為例)囑病人張口呼吸,右手用無菌鑷子夾住塗以無菌液狀石蠟的導尿管端3~5cm處緩緩插入尿道,插入尿道4~6cm,見尿液流出後,再插人5~7cm左右,根據導尿管上註明的氣囊容積向氣囊注入等量的生理鹽水,輕拉導尿管有阻力感,即證實導尿管已固定於膀胱內。根據導尿的目的導出尿液或於集尿袋連接。
5.詢問病人感受,協助病人穿好褲子,取舒適臥位,整理用物。操作者洗手,做好記錄。
男病人導尿術
1.清潔外陰:依次消毒陰阜、陰莖、陰囊。然後左手用無菌紗布裹住陰莖將包皮向後推,暴露尿道口。自尿道口向外後旋轉擦拭尿道口、龜頭及冠狀溝數次,每隻棉球限用一次。如病人外陰分泌物較多,需協助病人清洗外陰。
2.消毒外陰:戴無菌手套,鋪無菌洞巾,將尿道外口露出。操作者用無菌紗布裹住陰莖並提起,使之與腹壁成60度角,將包皮向後推,暴露尿道口,依次消毒尿道口、龜頭及冠狀溝。每個棉球只用一次。
3.插導尿管:右手用無菌鑷子夾住塗以無菌液狀石蠟的導尿管端3~5cm處緩緩插入尿道,插人尿道約15~20cm,相當於導尿管的1/2長度,見尿液流出後,再插入2cm左右。
注意事項
- 用物必須嚴格消毒滅菌,並按無菌技術操作原則進行,防止尿路感染。導尿管選擇大小應適當。
- 導尿過程中,囑病人勿移動肢體,以保持原有的體位,避免污染無菌區。
- 女病人導尿時,操作者要仔細辨認尿道外口的位置。導尿管一旦誤入陰道,應立即更換導尿管後再重新插入。
- 男性尿道較長,有三個狹窄兩個彎曲,因此,插管時動作要輕、穩、准。如在插管過程中受阻,稍停片刻,囑病人做深呼吸,減輕尿道括約肌的緊張,再緩緩插入導尿管,切忌用力過猛過快而損傷尿道黏膜。
- 若膀胱高度膨脹,第一次放尿不應超過1000ml,以免導致虛脫和血尿。
- 留置導尿術常選擇雙腔氣囊導尿管,根據氣囊尿管的特殊結構,一般將尿管插入膀胱見尿後需再插入6cm以上,注入無菌生理鹽水5~10ml,並下拉尿管至有輕微阻力感即可,避免對尿道的損傷。留置導尿如超過3~4周以上,為保持膀胱容量,應採用間斷引流的方法,可將引流橡皮管夾住,每3~4h開放1次。
- 留置導尿管時,應每天消毒尿道外口,引流袋每天更換1次,導尿管5~7天更換1次,留置導尿應接沖洗裝置,以免置留過久而有尿鹽沉積堵塞或發生感染。
導尿術視頻觀摩學習
參看
關於「導尿術」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