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醫學/醫源性疾病防制
醫學電子書 >> 《預防醫學》 >> 醫源性疾病防制 |
提要 醫源性疾病的概念、範圍和病因;醫院獲得性感染診斷客觀指標、有關因素和防制、藥物性疾病的類型和預防。
案例 某市新建一產院,從開診後5個月間共發生新生兒膿皰瘡12例,其中2例感染嚴重而發生壞疽。治療1月余方愈。經對病房物品採樣,在床單、被套及產婦被褥上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追查表明該被單是另一醫院因新生兒膿皰瘡而廢棄,未經消毒又用於新建產院嬰兒室。
從這個案例可以引起我們思索的是什麼?
醫源性疾病(iatrogenicdisease)系指由於醫護人員的診斷、治療或預防措施不當而引起的不利於身心健康的疾病,包括醫院獲得性感染,藥物所致的藥源性疾病,長期或大量使用某些藥物所致的營養缺乏症等。病人由社會角度轉變為病人,當醫患關係處理不當時易造成醫源性損害。另一方面,醫護人員在醫療服務中本身受到各種職業因素影響,例如,在職業接觸中本身受到感染,常見的B型肝炎、肺結核等;接觸有害的化學物質;放射性照射等。因此在保護病人的同時也應保護人員的健康。
醫源性疾病的病因有:①與診斷有關:如醫生在判斷力所及的情況下發生的誤(漏)診;②與藥物有關:不合理用藥引起,有時合理用藥也可發生藥物不良反應;③與手術有關:如的術適應證或方法錯誤,操作失誤,以致損傷健康組織或器官,術後處理不當;④與器械有關:如在使用腔道窺鏡或導管等技術中,引起組織器官損傷或各種併發症;非創傷性處理不當,如止血帶使用過久,石膏繃帶包紮過緊,均可造成損傷;⑤與放射或理療有關:包括X線、γ射線、核素及各種理療方法,如使用不當、照射量過大、防護不周,引起損傷;⑥與用語有關:醫護人員使用醫學用語不當引起病人心理創傷;⑦與預防措施有關:如免疫製劑使用和接種方法不當,引起損傷。
醫源性疾病的發生取決於三個因素:①醫護人員的醫療水平和醫德修養;②診療技術本身的安全性和使用的合理性;③病人的精神狀態和原患疾病的輕重。從目前醫學發展水平來看,多數醫源性疾病是可以防止的,或經努力可以減少發生。
今以常見的醫院獲得性感染和藥源性疾病敘述如下。
心身疾病的防制 | 醫院獲得性感染 |
關於「預防醫學/醫源性疾病防制」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