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德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Bkloy.jpg

  

目錄

醫德的概念

醫德是調整醫務人員與病人、醫務人員之間以及與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為準則。它是一種職業道德,是一般社會道德在醫療衛生領域中的特殊表現。不同職業,由於擔負的任務、職務的對象、工作的手段、活動的條件和應盡的責任等的不同,而形成自己所特有的道德意識、習慣傳統和行為準則。醫德就是從醫療衛生這一職業特點中引申出來的道德規範要求,它主要調整醫務人員與病人、醫務人員之間以及與社會之間三方面的關係。

醫務人員與病人的關係是醫德關係中主要的一個方面。醫療衛生工作必須為病人服務,醫務人員的最高職責就是與疾病、不衛生作鬥爭,保護和增進人們身體的健康,醫德的好壞直接關係著人命的安危。明代龔廷賢說:「病家求醫,寄以生死」,說明醫務人員與病人這一醫德關係是生死所寄,性命攸關的,它涉及千家萬戶,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管著每個人的生老病死,影響面很廣。

醫務人員之間的道德,是醫德關係中處理好醫務人員與病人、社會之間關係的重要前提和保證。一個醫院,要形成優良的醫風、院風,就必須用社會主義醫德來協調醫務人員相互之間的關係,依靠各方面的團結協作,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使整個工作有機統一地、有節奏地、有成效地進行。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十四個科室、四十多名醫務人員同心協力,搶救傷斷面積相當於整個軀體四分的特重傷員陳德才的成功,就是發揚社會主義醫德團結協作精神勝利的一個範例。他們在輸血9,20D毫升、輸液213,000毫升、處理醫囑3,760多次的大量工作中,無一點差錯,使臨死者復生。說明醫院

Bkloz.jpg

只有以高尚的醫德來協調醫務人員之間的關係,才能使醫療工作更好地為人民和四化建設服務。

醫德還表現在醫務人員與社會的關係上。現代醫療衛生已發展成為社會性的事業,社會功能已大大擴展和加強。醫院和醫務人員的道德觀念不僅要考慮到某一病人的利益,對某個病人負有道德責任,而且要顧及整個社會的利益,對社會和群體負有道德責任,使這兩方面達到統一。

每個醫務人員都必須在道德上懂得善惡、美醜、是非、榮辱,以及在情操、舉止等方面應有的品格素質,遵循高尚的醫德行為準則來協調上述幾方面的關係。

社會主義醫德是共產主義道德在醫務領域中的具體體現,它是以馬克思主義道德科學的一般原則為指導的。

道德是上層建築的一種意識形態,受一定社會生產關係的制約。以公有製為基礎的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性質,決定了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的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特徵。醫德作為一種職業道德,有它自己職業道德意識的特殊性,但它不是脫離共產主義道德思想體系而獨立存在的道德類型,這是由我國社會制度的性質和事業奮鬥的目標理想所決定的。社會主義醫德必須以共產主義道德觀、人生觀、世界觀為思想基礎,來確立自己職業的行為規範。白求恩同志醫德之所以高尚,能夠做到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極端負責,極端熱忱,就在於他從實踐中找到了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把醫療衛生工作同整個人類解放的事業聯繫在一起。呂士才同志也深有體會地說過:「我認為品德是人的精華,沒有共產主義道德品質,就等於是個廢物。」理想和道德是不能分的,有遠大的理想,才能有高尚的醫德。社會主義的高尚醫德是同共產主義的理想和實踐血肉相聯的,它反映社會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新的關係。  

醫德的特點

醫德具有階級性、繼承性、自覺性等特點。

在階級社會中,不同階級總是從自己的階級地位和階級利益中引申出自己的道德觀念。醫德同樣受一定階級利益和意志的支配,特別是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階級道德意識,也不可避免地要影響、滲透到包括醫療職業在內的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這種階級性制約著醫療這一職業活動的目的和性質,支配著醫德的各種行為準則,使醫德打上不同社會階級的印記。

醫德在其歷史發展的過程中,還有繼承性。歷代醫家在實踐中形成了許多優良的醫德傳統,並根據醫學科學的要求,從理論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積極意義的醫德規範,這是人類共同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應當批判地繼承和發揚。

醫德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它的自覺性。它不象法那樣具有強制性,通過國家專門機關保證其實施,而是靠社會輿論、習慣傳統、各種教育,特別是人們的內心信念來起作用的。信念就是一種自覺的力量,它能促使醫務人員經常自覺地用醫德規範來檢點自己,進行自我評價,由此協調與病人、社會的關係。醫療衛生工作中如無菌操作、消毒隔離等道德責任的實現,很多場合都有賴於醫務人員醫德修養和實踐的自覺性。要使自己成為醫德高尚的醫務人員,就必須在實踐中培養和提高這種自覺性,樹立牢固的社會主義醫德的內心信念。  

醫德的作用

醫德是醫療衛生領域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醫院管理中教育醫務人員,改善服務態度,提高醫療質量必須抓好的極為根本的一環。

醫療衛生工作是人類精神文明的一項重要標誌,它包括醫學科學的建設和醫學倫理思想的建設兩個方面,都是不可缺少、不可分割的。認為治病只靠業務技術而忽視醫德作用的觀點顯然是片面的,古今中外許多著名醫家所以能博得廣大病人和社會的歡迎,都是同他們的精湛醫術和高尚醫德密切相聯的。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性質決定並要求醫務人員在提高醫療技術水平的同時,還必須具有社會主義醫德和精神文明,由此體現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並且把它看作是一的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醫德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社會主義優越性在醫療衛生工作中的具體體現。

事實表明,樹立良好的社會主義醫德風尚,對於促進醫院和醫務人員的優質服務,提高醫療質量,技術上精益求精,起著重要的作用。模範軍醫呂土才,有一次遇到一位因工傷斷了手指的急診病人。由於斷指時間較長,接活沒有把握,值班醫生正在猶豫,呂士才同志聞訊趕來,檢查後說:「工人把病人送來是希望我們搶救的,不作怎麼知道行不行,不行要作著看,就是保存一個手指也是好的。」他立即上手術台,這樣,經過努力,終於使這個工人存活了四個手指,病人和工廠都感激萬分。這中間,既有醫術,又有醫德的作用,尤其是後者,使手術得以及時進行並獲得了成功。

醫德對於培養醫學人才來說,也是重要因素。宋代的《省心錄.論醫》中指出:「無恆德者,不可以作醫」。明代醫生羅鏈著醫書授給他的兒子,但有一天,他兒子喝醉了酒為人治病,歲鏈發怒說:「奈何以性命為戲?」就把他的醫書燒掉了,沒有再傳給他的兒子。這說明古人在培養醫學人才中對醫德的注重。

高尚的醫德情操是醫務人員開發智力,努力學習,勤奮工作,追求真理,發展科學的積極促進力量。它能激勵醫務人員為解除患者病病而積極思考,刻苦鑽研和忘我勞動,使醫療衛生工作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中醫的醫德規範

中國是一個從來都不缺乏自豪元素的國度,比如歷經千年仍熠熠生輝的中國傳統醫學(以下簡稱中醫),然而,中醫的魅力與光輝並不僅僅來源於她神奇的療效和獨特的理論體系,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歷代中醫大家們身上閃爍著人性光輝色彩的醫德!它隨中醫獨特的診療藝術一起傳承至今。縱觀古今中醫各家,大凡有所建樹者,無一不是德藝雙馨之醫家,他們用自己的言行舉止詮釋著醫乃仁術,用自己的心血汗水捍衛著醫道尊嚴!我們從以下五位相對具有代表性的醫家中便能淺析出他們身上所體現出來的醫德內涵:  

葛洪:讓貧困低薪階層輕鬆廉價地用藥

晉代名醫葛洪鑒於以往「諸家各作備急,既不能窮諸病狀,兼多珍貴之藥,豈貧家野居所能立辦」的情況,決心「率多易得之藥,其不獲已,須買之者,亦皆賤價草石,所在皆有」。由此可見,葛洪作為一名醫生是很關注貧困、低薪階層人民的,能針對他們的具體情況,從他們的經濟利益出發,不辭勞苦,編著成《肘後備急方》,裡面的方藥物美價廉,文字樸實易懂,從現在的角度看也不失為一本家庭用藥手冊。這種處處為方便貧苦患者著想的精神很值得我們讚許。而我們很多醫務工作者在貧困低薪階層無力支付醫生所開藥品的時候,是否捨身處地地為他們著想,推薦過「賤價草石」而「易得」的良藥呢?如果我們的每位醫生都能像葛洪那樣,那麼,患者們「看病貴」的情況會不會有所好轉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目前,我國政府非常關注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並採取了相應的措施,比如分批降低部分藥品的藥價。但是由於一些大型醫藥公司因為種種原因而配合力度不足,而已經降價的部分藥品的藥效與那些大型醫藥公司的同類產品又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所以,很多患者在看一些病的時候,咬咬牙還是選擇了價高物美的藥品,老百姓「看病貴」的問題還有待進一步深入地解決。但是試想,如果我們的醫者有葛洪那樣的思路、決心和毅力,相信對改善以上的局面還是有所裨益的。  

孫思邈:患者如至親,同行勿相輕

唐代名醫藥王孫思邈不但熱愛中醫,而且喜好經史佛老之學。他認為「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冤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這是何等高尚的醫德,何等景仰的修為。在孫思邈所言中,我們明顯地感受到他視患者如至親的接診態度。我想這裡面有兩個重要的原因:第一,醫學是一門救人的學問,醫生是一個救人的職業,如果你不把患者視為至親,那麼你何以會竭盡全力地去進行救治而心底無私呢?其二,我們的收入來源於患者,從這個層面上理解,患者無疑堪稱我們醫務工作者的衣食父母。與至親又有多少差別呢?試想,如果我們的醫患關係升華為「至親」關係,那麼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還是件難事嗎?雖然造成如今日益緊張的醫患關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我們醫務人員的一些作風確實亟需轉變,要樹立「服務型」理念,不要一副居高臨下的姿態,拉遠了與患者之間的距離。在對待同行之間關係的問題上,孫思邈認為:「夫為醫之法,不得…道說是非,議論人物炫耀聲名,詆毀諸醫。」由此不難看出,他雖然在他所處的時代是首屈一指的名醫,但是他在同行面前仍然是謙恭的典範。與其相比,我們的一些醫務工作者是否感到汗顏呢?正因為孫思邈有如此高尚的情操,所以才能心如止水地精研醫學,不斷到達一個又一個醫學高峰。而我們如果取得點成績就沾沾自喜,動輒道同行之短長,同室操戈,如何潛心醫學,又何談造福於患者呢?所以,我們在搞好醫患關係之前把「醫醫關係」處理好是很有必要的!  

吳有性:苟利患者生死矣,豈因禍福趨避之

明朝末年,戰爭連綿,災荒不斷,疫病流行。崇禎辛巳(公元1641年),山東、河南、河北、浙江等地疫情猖獗,延門闔戶,感染者往往相率倒斃。一般醫者以傷寒論治,難以取效。「不死於病,乃死於醫」,身處那種情況下的吳有性認為「守古法,不合今病,以今病簡古方,原無明論,是以投劑不效。」吳氏因此系統地鑽研古代醫書,認為歷代醫書研究溫病的太少,故而不揣固陋,大膽設想,深入觀察,「格其所感之氣,所入之門,所受之處及其傳變之體」。結合臨床實踐經驗編寫了《瘟疫論》,成為我國醫學發展史上繼《傷寒論》之後又一部論述急性外感傳染病的專著,在外感病學及傳染病學領域均佔有重要的地位。吳氏的醫學成就與其不顧個人安危,親臨疫區尋求疾病之因、探求治疾病之法,奮不顧身地為患者著想的精神與舉動是分不開的!在他看來,患者的生死才是大事。只要自己所為有利於患者便行,怎麼能夠因為自己的福禍而左右探求為民療疾方法的步伐呢!真可謂:苟利患者生死矣,豈因禍福趨避之啊!當代人民的好醫生華益慰就是這樣的醫者,他和吳有性一樣不愧為我們醫務工作者學習的楷模。唐太宗云: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吳有性就是我們醫務工作者的一面鏡子。我們應該以他為鏡,好好地思考,什麼才真正是我們要追求的、要得到的、要珍視的!  

喻昌:對患者誠心、耐心,患者才會與你交心

醫患關係不和諧的因素有很多,醫生為患者診療時誠心不足、耐心不夠,而造成患者及其家屬對醫生有戒備甚至敵對心理的情況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雖然患者有時在接受醫生診療期間會因為種種原因而不和醫生配合,但是明代名醫喻昌認為,「然敬設誠致問,明告以如此則善,如彼則敗,誰甘死亡,而不降心以從耶?」「此宜委屈開導,如對君父,未可飄然自外也。」從喻昌所言中,我們不難看出,對病人如果誠心,盡責任,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耐心地為病人服務,病人怎麼可能不與你交心,不配合你工作呢?所以在自身修養方面,我們行醫之人應該好好領會喻昌之言的深意啊!  

徐大椿:名醫不可為,偽醫尤可憎

世人都只看到名醫的光環與偉大,卻很少知曉名醫的難處。孰不知學醫難,行醫更難,做名醫尤其難。這裡的「難」不僅是說成為名醫的過程艱難,而是如徐大椿所言:凡求治於名醫者「必病勢危篤,近醫束手,舉家以為危,然後求之」,「其病必遷延日久,屢易醫家,廣試藥石,一誤再誤,病情數變,已成壞症」。可見病人及患者家屬對名醫所寄予的希望很大,要求很高,有的病雖然遷延日久,但若經過積極救治還能轉危為安,但是很多患者被一些庸醫折騰過久,即便華佗再世,也束手無策!然而病家常常又不會理性看待,甚至責怨名醫。徐氏以上所言便是告誡名醫不可過高地看待自己,名醫說到底是人而不是仙,同時也是對患者及其家屬們的肺腑之言。名醫如此,普通的醫生更應該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徐氏所言名醫也諷指一些徒有虛名的「名醫」,他直言道:「獲虛名之時醫,到處誤人病家反雲此人治之而不愈,是命也。有殺人之實而無殺人之名。」目前一些所謂「名醫」置患者生死與其家屬利益於不顧,打著治病救人的幌子行誤病害人之實!特別是那些打著中醫的招牌謀財害命的偽中醫,在很大程度上敗壞了中醫的名聲!我們醫務工作者特別是中醫工作者不僅要有謙虛自省、人不知而不慍的醫德,而且要具備實事求是,淡泊名利的醫德!

關於「醫德」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