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端胃竇產生異位節律
A+醫學百科 >> 遠端胃竇產生異位節律 |
胃節律紊亂(GastricDysrhythmia)症候群,系指胃蠕動節律紊亂或過快所致噁心、嘔吐、腹痛、腹脹的一組症候群。患者可有不規律定步電位(pacesetter potential,pp)發放或出現快節律,甚者於遠端胃竇產生異位節律使pp逆向傳播致近端胃竇,而出現劇吐或乾嘔。
目錄 |
遠端胃竇產生異位節律的原因
本病由於胃蠕動節律紊亂或過快所致噁心、嘔吐、腹痛、腹脹的一組症候群。本徵多發生於腹部手術後,如膽囊切除術、食管裂孔疝修復術或幽門成形術,以及重度糖尿病自主神經廣泛受損。另有研究認為興奮性神經傳遞物質(如乙醯膽鹼、胃動素和胃泌素)與抑制性神經傳遞物質(如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之間的精細比例失調,可導致胃節律紊亂。
遠端胃竇產生異位節律的診斷
患者可有不規律定步電位(pacesetter potential,pp)發放或出現快節律,每分鐘達9次(正常人每分鐘3~4次),甚者於遠端胃竇產生異位節律使pp逆向傳播致近端胃竇,而出現劇吐 或乾嘔。女性發病明顯多於男性。臨床表現有間歇發作性噁心、嘔吐、上腹疼痛、早飽,少數由於胃瀦留而用腹脹。胃肌電圖可記錄到胃肌電節律紊亂。診斷尚需除外器質性疾病。
胃肌電圖可記錄到胃肌電節律紊亂。
本病多並發於膽囊切除術、食管裂孔疝修復術或幽門成形術,以及重度糖尿病等。
遠端胃竇產生異位節律的鑒別診斷
遠端胃竇產生異位節律的鑒別診斷:
1、胃潰瘍:潰瘍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分為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又叫做消化性潰瘍。它之所以稱之為消化性潰瘍,是因為既往認為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是由於胃酸和胃蛋白酶對粘膜自身消化所形成的,事實上胃酸和胃蛋白酶只是潰瘍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還有其他原因可以形成潰瘍病。由於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病因和臨床症状有許多相似之處,醫生有時難以區分是胃潰瘍還是十二指腸潰瘍,因此往往診斷為消化性潰瘍,或胃、十二指腸潰瘍。如果能明確潰瘍在胃或十二指腸,那就可直接診斷為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
2、胃炎:胃炎是胃粘膜炎症的統稱。常見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胃炎常見的為單純性和糜爛性兩種。前者表現為上腹不適、疼痛、厭食和噁心、嘔吐;後者以上消化道出血為主要表現,有嘔血和黑糞。慢性胃炎通常又可分為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慢性胃炎病程遷延,大多無明顯症状和體征,一般僅見飯後飽脹、泛酸、噯氣、無規律性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確診主要依賴胃鏡檢查和胃粘膜活組織檢查。本病常見於成人,許多病因可刺激胃,如飲食不當,病毒和細菌感染、藥物刺激等均可能引發本病。
3、胃穿孔:胃穿孔是潰瘍病患者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病人的胃穿孔主要是暴飲暴食所致,暴飲暴食能引起胃酸和胃蛋白酶增加,而很容易誘發胃穿孔。
患者可有不規律定步電位(pacesetter potential,pp)發放或出現快節律,每分鐘達9次(正常人每分鐘3~4次),甚者於遠端胃竇產生異位節律使pp逆向傳播致近端胃竇,而出現劇吐 或乾嘔。女性發病明顯多於男性。臨床表現有間歇發作性噁心、嘔吐、上腹疼痛、早飽,少數由於胃瀦留而用腹脹。胃肌電圖可記錄到胃肌電節律紊亂。診斷尚需除外器質性疾病。
胃肌電圖可記錄到胃肌電節律紊亂。
本病多並發於膽囊切除術、食管裂孔疝修復術或幽門成形術,以及重度糖尿病等。
遠端胃竇產生異位節律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治療:可選用氯丙嗪和抗膽鹼藥物,但往往乏效。有報導多潘立酮(嗎丁啉)每次~20mg,每日~4次,常有一定效果,也可試用西沙必利(Cisapride),每次~10mg,每日~3次,均飯前服用。對無效者可行遠端半胃切除和胃-空腸吻合術。
本病無特殊預防措施,應積極進行體育鍛煉,加強自身免疫力。
參看
關於「遠端胃竇產生異位節律」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