齶部有黑色焦痂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齶部有黑色焦痂常見於肺毛黴菌病。肺毛黴菌病是由毛霉菌目致病菌引起的肺感染疾病。雖然少見,但發展迅速,死亡率高。臨床上以毛黴菌和根霉菌較為常見,前者主要侵犯肺,後者多累及到鼻竇、眼、腦及消化道,並可血行播散到全身。肺毛黴菌病可為原發感染,也可繼發於鼻竇病變或毛黴菌敗血症

目錄

齶部有黑色焦痂的原因

常見是由於真菌感染所致,真菌主要屬於接合菌亞門毛霉綱,毛霉目,毛霉科,偶由毛霉目中的其他科,如被孢霉科、小克銀漢霉科、科克霉科、瓶霉科等引起。其中毛霉科中的根霉屬、毛霉屬、犁頭霉屬是引起肺毛霉病的最常見的3類真菌;而3類中又以根霉屬所致的最為常見,特別是少根根霉和米根霉。

齶部有黑色焦痂的診斷

表現為面部疼痛頭痛嗜睡,嚴重者可致失明。體檢可見鼻內有褐色、血性微黏稠的分泌物,感染齶部有黑色焦痂。當第Ⅱ、Ⅳ、Ⅵ對腦神經受累時,還可致瞳孔散大、固定、凸眼或上瞼下垂。在疾病進展過程中,真菌容易侵犯大血管,在腦中引起梗死壞死,伴腦軟化,患者常由嗜睡發展為昏迷,在7~10天內死亡。本型病死率為80%~90%。可以根據上面的臨床表現進行診斷。

齶部有黑色焦痂的鑒別診斷

常與口腔潰瘍鑒別。口腔潰瘍,又稱為「口瘡」,是發生在口腔粘膜上的表淺性潰瘍,大小可從米粒至黃豆大小、成圓形或卵圓形,潰瘍面為口腔潰瘍凹、周圍充血,可因刺激性食物引發疼痛,一般一至兩個星期可以自愈。口腔潰瘍成周期性反覆發生,醫學上稱"複發性口腔潰瘍"。可一年發病數次,也可以一個月發病幾次,甚至新舊病變交替出現。

表現為面部疼痛頭痛嗜睡,嚴重者可致失明。體檢可見鼻內有褐色、血性微黏稠的分泌物,感染齶部有黑色焦痂。當第Ⅱ、Ⅳ、Ⅵ對腦神經受累時,還可致瞳孔散大、固定、凸眼或上瞼下垂。在疾病進展過程中,真菌容易侵犯大血管,在腦中引起梗死壞死,伴腦軟化,患者常由嗜睡發展為昏迷,在7~10天內死亡。本型病死率為80%~90%。可以根據上面的臨床表現進行診斷。

齶部有黑色焦痂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兩性黴素B:是由結節鏈霉提取所得,對本病療效佳,靜脈滴注效果最好。先以1mg溶於5%葡萄糖液注射以測定其是否過敏,逐漸增加至每天1mg/kg。應用更快遞增法,先用1mg測試劑量,數小時後即可用10~15mg,每12小時增加1次,直至患者病情穩定或改善。再用同劑量隔天1次,每次靜脈注射宜持續6h以上,效果最佳。有主張局部灌洗療法以及眼和鼻部包敷療法(用1mg/ml濃度)。對鼻腦毛霉病所用的療程不明確,應視患者臨床療效及感染清除情況而定。但應持續數周至數月或更長,長療程應使總劑量達2.5~4.0g,過早停藥可複發。

②其他抗真菌藥物

A.氟胞嘧啶(5-FC):有報導本藥與利福平四環素類或與兩性黴素B有協同作用,因此有人建議用5-FC再加低劑量兩性黴素B治療,以減少兩性黴素B的毒性

B.兩性黴素B脂質體:可降低毒性,並增加兩性黴素B的防治效果。

(2)外科擴創:盡量清除壞死組織。使兩性黴素B(兩性黴素B)容易到達病灶,有鼻旁竇炎時亦應清洗引流,如有視網膜動脈栓塞眼炎眼球波及時應摘除眼球。

(3)控制潛在疾病:糾正糖尿病患者的酸中毒脫水,但在應用激素免疫抑制患者、白血病慢性腎病免疫代謝障礙的患者常不易治療。

參看

關於「齶部有黑色焦痂」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