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小管酸化功能障礙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腎小管酸化功能障礙類似Ⅱ型腎小管酸中毒。腎小管酸化功能障礙導致腎小管性酸中毒

近端腎小管酸中毒(PRTA)又稱Ⅱ型腎小管酸中毒,其特點為:①當血中碳酸氫鹽(HCO-3)濃度正常時腎小球濾過的HCO-3大部分被排出,HCO-3重吸收減少。②當血中HCO-3濃度降低到病人HCO-3腎閾值以下時,尿中排HCO-3很少。③嚴重代謝性酸中毒時尿pH可降至最低≤5.5,並可以排出可滴定的酸和銨。

目錄

腎小管酸化功能障礙的原因

可分為原發性繼發性。①原發性又稱特發性近端腎小管酸中毒。有家族史,多見於女性,散發病例無性別差異。②繼發性可能是范可尼症候群的一部分,或繼發於某些代謝性病如胱胺酸症,半乳糖血症肝豆狀核變性、Lowe症候群維生素D代謝障礙藥物中毒等(乙醯唑胺、重金屬鉛、鎘),也可繼發於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原發性近端腎小管酸中毒是由於近端腎小管HCO-3重吸收的先天缺陷所致。

近端腎小管HCO-3重吸收缺陷時,血漿HCO-3濃度如正常,濾液中HCO-3在近端腎小管重吸收減少,大部分流入遠腎單位腎小管分泌的H+大部分用以滴定HCO-3,使尿液中酸的排出減少,尿pH升高呈鹼性。由於近端HCO-3重吸收的減少,血漿HCO-3的濃度降低,也是產生酸中毒的原因之一。但是,當血中HCO-3濃度降低到低於遠腎單位重吸收能力時,小管液中的HCO-3可以被遠腎單位完全重吸收,尿中無HCO-3排出。由於遠端尿酸化功能正常,此時尿pH可低於正常(尿pH≤5.5)。

近端腎小管酸中毒時Na+和水的重吸收減少,細胞外液容量減縮,刺激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的分泌和活性增加,促進Na+-K+交換,尿排鉀增多,血鉀降低。

近端腎小管酸中毒時多數不出現腎鈣化腎結石佝僂病。PRTA產生高氯性酸中毒的真正機制還不清楚,可能與Na+和Cl-的重吸收增多有關。

PRTA患兒的生長落後可能與酸中毒有關,有資料證明酸中毒時hGH的分泌減低,酸中毒還可影響膠原的合成,可能是多種因素影響生長,當高氯性酸中毒被糾正後生長恢復正常。

腎小管酸化功能障礙的診斷

診斷PRAT時應排除繼發性原因,測定尿常規尿糖腎功能胺基酸等,以除外某些代謝性疾病所致PRTA。詳見有關章節。  原發性PRTA病例有家族史的多為女性,症状開始常在生後一年半之內。除有生長緩慢外,可有酸中毒症状如噁心嘔吐厭食疲乏等。也可出現肌無力便秘脫水症状。一般無骨骼改變,亦不出現腎鈣化。並發於Fanconi症候群胱胺酸症、肝豆狀核變性半乳糖血症遺傳性疾病者,可有其原發病症狀。

腎小管酸化功能障礙的鑒別診斷

須注意與下列疾病相鑒別:①原發性Fanconi症候群;②胱氨酸尿;③肝豆狀核變性;④毒物或藥物中毒等引起的繼發性RTA

原發性Fanconi症候群: Fanconi症候群(Fanconi syndrome)是近端腎小管複合性功能缺陷疾病。兒童病例多為遺傳性疾病,而成人病例多為後天獲得性疾病,後者常繼發於慢性間質性腎炎乾燥症候群移植腎、重金屬(汞、鉛、鎘等)腎損害

肝豆狀核變性:肝豆狀核變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又稱Wilson病,本病於1911年首先由Wilson報導,此為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青少年多見,是先天性銅代謝障礙性疾病。臨床上以肝損害錐體外系症状角膜色素環等為主要表現。

診斷PRAT時應排除繼發性原因,測定尿常規尿糖腎功能胺基酸等,以除外某些代謝性疾病所致PRTA。詳見有關章節。  原發性PRTA病例有家族史的多為女性,症状開始常在生後一年半之內。除有生長緩慢外,可有酸中毒症状如噁心嘔吐厭食疲乏等。也可出現肌無力便秘脫水症状。一般無骨骼改變,亦不出現腎鈣化。並發於Fanconi症候群胱胺酸症、肝豆狀核變性或半乳糖血症等遺傳性疾病者,可有其原發病症狀。

腎小管酸化功能障礙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PRTA預後較好。經治療後生長可達正常標準,有的患兒於4~12個月自然痊癒。繼發性PRTA的預後視原發病而異。

1、混合型腎小管酸中毒 混合型腎小管酸中毒(3型RTA)是近端腎小管HCO-3重吸收障礙和遠端腎小管H+排泌障礙的綜合缺陷,有兩種腎小管酸中毒的特點和臨床表現,治療與I型和Ⅱ型相同。

2、高血鉀性腎小管酸中毒 高血鉀性腎小管酸中毒(Ⅳ型RTA),其特點為高氯性代謝性酸中毒伴有高血鉀。ⅣRTA是由許多原因引起的,其中以醛固酮分泌減少或對腎臟作用發生抵抗為主要原因。多數病人是在各種原發的腎臟疾病和腎上腺疾病的基礎上產生的,部分病人為先天性醛固酮合成不足或其受體系統的缺陷,或者是藥物對醛固酮抑制所致。高血鉀性RTA主要是遠腎單位純酸排出減少,鉀的清除減低所致。

此型多見於慢性腎功能不全伴高血鉀性腎小管酸中毒。其中有半數伴有醛固酮分泌減少,通過尿排醛固酮量與血漿鉀濃度的比值低於正常可證實醛固酮分泌減少與高血鉀呈負相關。由於慢性腎功能不全病人腎小球濾過率明顯降低,鉀和NH4排出減少。慢性腎功能不全常有低腎素-低醛固酮血症,同時腎臟對醛固酮的反應性減低,若給生理量的醛固酮不增加尿NH4的排出和糾正酸中毒,只有給超生理劑量才使酸排出量增加和酸中毒被糾正。

慢性腎功能不全伴高血鉀性腎小管酸中毒的治療除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外,主要是限制鉀的攝入,低鉀飲食可控制高血鉀,血鉀降低H+和NH+的排泌增加,酸中毒可得到糾正。還可用鉀結合樹脂,排鉀利尿劑和每日給碳酸氫鈉1.5~2.0mm0l/kg以糾正酸中毒使血鉀維持在<5.0mmol/L。速尿有利於ⅣRTA降低血鉀和糾正酸中毒。當無高血壓時速尿可與鹽皮質激素同時應用,效果較好。

高血鉀性腎小管酸中毒不伴有慢性腎臟病時主要由於醛固酮合成和分泌減少,如合併有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或先天性皮質酮甲基氧化酶缺乏,或由於腎素-血管緊張素缺乏等產生的低醛固酮血症。此類用生理量的醛固酮類激素代替治療可使高血鉀和酸中毒得致恢復。

此外還有生理量醛固酮不能糾正的Ⅳ型RTA臨床上有典型的假性醛固酮減少症。其中I型發生於嬰兒期,有家族史,脫水,排鈉增多致低血鈉,排鉀減少引起高血鉀和酸中毒,生長障礙。其病因可能是醛固酮與其受體結合過程中的缺陷。血中腎素和醛固酮類鹽激素水平增高或正常,血去氧皮質酮皮質醇濃度正常。對外源性醛固酮類激素治療效果不明顯,給高鹽飲食,攝入大量NaCl後低血鈉,高血鉀和酸中毒均可得到糾正,生長恢復正常。然後可減少食鹽攝入量,症状一般不再複發。病人隨年齡的增長可自然恢復。

假性醛固酮減低症Ⅱ型特點是體內產生的腎素-醛固酮均低。臨床有高血鉀、高血壓和高氯性酸中毒,腎小球濾過率正常。認為本病缺陷是原發的腎小管分泌鉀的功能障礙。也有實驗證明是細胞內鉀濃度增高還是原發性鉀轉運的缺陷,導致細胞代謝和膜結構的變化使Cl-重吸收增加。治療主要是限制食鹽攝入和服用促使尿排Cl-的利尿劑,如速尿或雙氫可尿噻可改善高血鉀和酸中毒。

參看

關於「腎小管酸化功能障礙」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