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精神疾病診斷學/肌陣攣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神經精神疾病診斷學》 >> 運動障礙 >> 不自主運動 >> 不自主運動鑒別診斷 >> 肌陣攣
神經精神疾病診斷學

神經精神疾病診斷學目錄

(一)節律性肌陣攣

1.軟齶、喉部肌及其它部位節律性肌陣攣:在軟齶、咽、喉部肌群以及眼肌、膈肌等產生肌收縮,呈同步性每秒~3次,每分鐘可快達100次左右。收縮可呈持續性,睡眠或鎮靜劑不能控制,針刺或興奮劑可改善症状,隨意運動時可暫時停止。最常見的一型是軟齶震顫局限於軟齶部,軟齶作上下有節律的顫動,伴有回及喉的運動,肌陣攣可擴延至眼肌、面肌及膈肌。如膈肌陣攣時出現呃逆,眼外肌陣攣時出現眼球偏視性節律運動。此種肌陣攣是由於延髓橄欖中腦紅核與同側小腦齒狀核三個部位聯結的三角區病損的結果。常見於血管性病變、腫瘤腦炎等。

2.流行性腦炎時的節律性肌陣攣:在流行性腦炎的急性期後遺症期,出現的一處肌陣攣。這種肌陣攣呈快速的節律,約每分鐘10次左右的收縮,呈持續性,不產生運動效果,但手指例外。呈同步性,甚至引起整個肌肉同時收縮,好發於腹肌胸肌、面肌或手肌,常伴有中樞性疼痛,Dubini氏電擊舞蹈病屬於此類。

3.肌陣攣性癲癇:以肌陣攣為主要表現的癲癇稱肌陣攣性癲癇,腦電圖上有多棘波或多棘—慢波等癇樣波發放。按其臨床表現分下列幾種:

(1)遺傳性肌陣攣(Unverricht氏病):有家族史,主要表現為突然,閃電樣肌肉收縮,一般為雙側,亦可見於單側,常侵犯頸、肩、臂肌。發作次數隨年齡增長而減少,發作前有前驅症状,如心悸、心前區不適感等。肌陣攣常因情緒因素、聲光刺激、疲勞、寒冷加重。可伴有癲癇大小發作等。

(2)持續性局限性肌陣攣:一塊肌肉或一群肌肉引起陣攣性收縮,產生的部位以肢體遠端為多。多數情況下呈節律性抽動,常與Lachson氏癲癇相混淆,所不同者前者呈持續性。

(3)小腦性肌陣攣性癲癇:本病有癲癇、肌陣攣、小腦症状三大主征。不產生運動效果。此型肌陣攣當隨意運動時出現反抗運動,即由於拮抗肌的作用產生相反方向的運動。可發生於兒童隱性神經母細胞瘤和成人支氣管肺癌的患者。

(4)其它型肌陣攣:除上述三型肌陣攣外,尚有一些病因不明或變性病引起肌陣攣,如Schilder氏病,遺傳性共濟失調小腦萎縮,pick氏症等均可有肌陣攣。

(二)非節律性肌陣攣

1.多發性副肌陣攣:1881年Friedrich氏首先報導故又名Frid—erich氏病。肌肉出現陣攣性收縮,不同步,無節律,一般運動效果不明顯,收縮頻率為每分鐘40~50次。在情緒影響下出現劇烈收縮,多呈進行性,安靜時消失。主要侵犯肌肉和軀幹肌。常先在下肢出現肌陣攣,以後波及身體其它部位,面肌和呼吸不常受累。腱反射、感覺無異常,不出現癲癇和肌萎縮

2.肌肉纖維性收縮(Morvan氏纖維性舞蹈病):患者開始先在腰部及下肢有疲勞感和肌肉疼痛。肌纖維性收縮多在大腿後部,以後可波及軀幹及上肢,不侵犯頭面部,以肢體近側端明顯。肌肉纖維性收縮是在肌肉的一部分呈現小的波動運動,與肌纖維震顫不同點在出現部位和頻度不同,本病的好發部位主要是下肢,而軀幹和上肢少見。在靜止時、睡眠時收縮不消失,機械刺激不能誘發。目前認為本病與間腦病變有關。

3.症状性肌陣攣:在病毒性腦炎化膿腦膜炎麻痹性疾呆、嚴重早老性疾呆、破傷風士的寧中毒代謝障礙尿毒症缺氧腦病)等可見到短暫的或持續的肌陣攣症状。

參看

32 震顫 | 舞蹈樣運動 32
關於「神經精神疾病診斷學/肌陣攣」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