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精神疾病診斷學/感覺性共濟失調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神經精神疾病診斷學》 >> 運動障礙 >> 共濟失調 >> 共濟失調鑒別診斷 >> 感覺性共濟失調
神經精神疾病診斷學

神經精神疾病診斷學目錄

(一)周圍神經病變 臨床上常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多發性神經炎,如中毒性、代謝性、遺傳性多發神經炎等。主要表現為四肢遠端對稱性的感覺、運動和營養障礙、肌張力減低、腱反射消失、肌肉壓痛等。其共濟失調的主要特點是四肢的共濟失調,下肢重於上肢,遠端重於近端,閉目時加重。本型有深感覺障礙,無Argyll-Robertson氏瞳孔,無括約肌障礙,以上三點可與後束型或脊髓癆鑒別。

(二)後根病變 多發性神經根炎病例可出現共濟失調,伴有感覺異常,末稍型感覺障礙肌痛、肌張力減低、腱反射消失等症状腦脊液蛋白增高。脊髓癆損害後根及後束,出現典型的感覺性共濟失調。並可有閃電樣疼痛,軀體束帶感、括約肌功能障礙、Argyll-Robertson氏瞳孔、膝、跟腱反射減低或消失,血和腦脊液華康氏反應陽性。

(三)後束病變 各種原因損害脊髓後束者都可出現感覺性共濟失調,如亞急性合併變性,脊髓後方腫瘤,脊髓型遺傳性共濟失調等。其特點是感覺分離,即觸覺、溫痛覺無損害,而位置覺、壓覺及震動覺減低或消失。亞急性合併變性者常合併錐體束損害而有兩下肢肌力減退、腱反射亢進和病理征陽性,也可有多發性神經炎表現和惡性貧血,胃液分析常有游離酸減低。脊髓後方腫瘤常先有神經根痛,以後逐漸發生感覺性共濟失調症状,往往伴有傳導束型淺感覺障礙和錐體束征,腰空有椎管阻塞症状,腦脊液中蛋白質增多。

(四)腦幹病變 凡損害延須後束或其核或橋腦和中腦的內側丘系時均可發生感覺性共濟失調。延髓病變其共濟失調在同側,橋腦、中樞病變共濟失調在對側,其特點是伴有病變同側的顱神經損害症状,且大多伴有小腦性共濟失調

(五)丘腦病變 丘腦性共濟失調的病因可為血管性、腫瘤和外傷等。除可有對側半身感覺性共濟失調外,尚可有對側半身自發性疼痛及淺感覺障礙,其共濟失調上肢重於下肢。因丘腦中間腹核與小腦有聯繫,故丘腦病變時還伴有小腦症状。丘腦病變引起深感覺障礙。可見到手足徐動樣動作,尤其是在手部明顯,即所謂丘腦性不安手,在閉眼時手不能保持一定的姿勢而出現手指呈指劃運動,這是由於手的位置覺障礙所致(假性手足徐動)。

(六)頂葉病變 頂葉病變引起感覺性共濟失調可見於對側肢體,或肢體的一部分,如手或手指等。其病因可有血管性、腫瘤等。頂葉病變引起的共濟失調與深感覺障礙無平行關係,即共濟失調明顯而深感覺障礙卻極輕微。頂葉病變的深感覺障礙主要是空間定向感覺障礙。

參看

32 共濟失調鑒別診斷 | 小腦性共濟失調 32
關於「神經精神疾病診斷學/感覺性共濟失調」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