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精神疾病診斷學/遺傳性共濟失調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神經精神疾病診斷學》 >> 運動障礙 >> 共濟失調 >> 共濟失調鑒別診斷 >> 遺傳性共濟失調
神經精神疾病診斷學

神經精神疾病診斷學目錄

(一)脊髓型 本型以弗利德來(Friedreich)氏共濟失調最常見。主要病變為脊髓後索及側索、脊髓小腦束與錐體束慢性變性多在5~15歲隱襲起病,進展緩慢。最早症状為兩下肢共濟失調,走路不穩,步態蹣跚,容易跌倒,站立時兩腳分得很寬,向兩側搖晃。因後索深感覺傳導束受損故閉目難立征陽性。以後兩上肢出現共濟失調,可有意向性震顫,但上肢症状往往輕於下肢。也可有軀乾性共濟失調。站立或起時身體搖擺不穩,講話含糊不清或呈吟詩狀。肢體無力。可出現脛前肌和手小肌輕度輕度萎縮,縮深覺明顯減退,膝反射減弱或消失,肌張力胝下,錐體束征陽性。多數患者有眼震,常有脊柱後側突和弓形足,並可有脊柱裂、指(趾)併合等。疾病早期即有心電圖異常,但只有1/3病例有心臟病的症状或體征

(二)小腦型 以Narie型遺傳型痙攣性共濟失調多見。病理改變主要在小腦,可見對稱性小腦萎縮,浦肯野細胞脫落,而顆粒細胞受累較輕。多在成年後隱襲起病,進展緩慢,共濟失調是首先症状,表現有上肢意向性震顫,共濟失調性步態構音困難,亦可有軀幹共濟失調。下肢張力增高,形成共濟失調-痙攣步態,可有腱反射亢進和病理反射。少數患者伴有眼球震顫視神經萎縮。無骨骼畸形

(三)橄欖橋腦小腦萎縮(olivo-ponto-cerebellar atrophy) 為中年後起病的遺傳性共濟失調中較常見的一型。病理變化累及下橄欖核、橋腦底和小腦。症状包括肢體共濟失調、構音障礙、頭部軀幹的震顫等。少數患者可有軟齶陣攣。後期出現肌張力增高,腱反射增高和Babinski征。常有眼震和視神經萎縮。尚有肢本遠端的感覺障礙眼肌癱瘓強直、震顫、精神異常和智能減退等。

參看

32 前庭性共濟失調 | 營養性障礙 32
關於「神經精神疾病診斷學/遺傳性共濟失調」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