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學/更年期症候群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婦產科學》 >> 月經病 >> 更年期症候群
婦產科學

婦產科學目錄

更年期卵巢功能逐漸衰退到最後消失的一個過渡時期,其中以絕經的表現最為突出。絕經年齡因人而異,一般在45歲~52歲間。部分婦女在絕經前可有月經周期逐漸延長,經血量漸減少,最後完全停止。有時可先有不規則陰道出血,以後月經停止。在絕經前後或因手術、放射治療破壞卵巢功能而絕經的,可出現一系列以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為主的徵候群,稱為更年期症候群,少數婦女症状較嚴重,以致影響生活與工作。

一、病因

一般認為,卵巢功能衰退是引起更年期代謝變化和臨床症状的主要因素。婦女進入更年期以後,卵巢功能開始衰退,卵泡分泌雌激素孕激素的功能降低,以至下丘腦垂體-卵巢軸活動改變,FSHLH分泌量有代償性增加。近年來發現,更年期婦女血漿中下丘腦分泌的GnRH水平升高,隨之LH、FSH分泌亦增高,可能是因卵巢雌激素分泌減少,對下丘腦-垂體的反饋抑制作用減低。更年期婦女的內分泌平衡狀態發生變化,導致植物神經系統中樞的功能失調,因而產生不同程度的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的臨床症状。症状的出現與雌激素分泌減少的速度和程度有關,即雌激素減少迅速,更年期症状就越嚴重。當雌激素減少到不能刺激子宮內膜時,月經即停止來潮,第二性徵逐漸退化生殖器官慢慢萎縮,其他與雌激素代謝有關的組織,同樣出現萎縮現象。

二、症状

並不是所有婦女在更年期都會出現症状,大約有10~30%婦女主訴有症状而需要治療。一般絕經早、雌激素減退快(如手術切除卵巢)以及平時精神狀態不夠穩定的,較易出現症状,且程度往往較重。

(一)心血管症状 陣發症潮紅及潮熱,即突然感到胸部頸部及面部發熱,同時上述部位皮膚呈片狀發紅,然後出汗、畏寒、有時可擴散到脊背及全身,歷時數秒到數分鐘。發作次數不定,每天數次至數十次,時熱時冷,影響情緒、工作及睡眠,常使患者感到十分痛苦。潮紅的原因說法不一,有認為是持續性雌激素低水平使血管擴張所致。突然血管擴張使皮膚血流加速而發生潮紅。更年期婦女亦可出現短暫性高血壓,以收縮壓升高為主且波動較明顯,有時伴心悸胸悶氣短眩暈等症状,這些變化主要是由於血管舒縮功能失調所致。

(二)精神、神經症狀 更年期婦女往往有憂慮、抑鬱、易激動、失眠、好哭、記憶力減退、思想不集中等,有時喜怒無常,類似精神病發作。一般在更年期發生這些症状的婦女與過去精神狀態不穩定有關。

(三)月經及生殖器官改變 絕經前月經周期開始紊亂,經期延長、經血量增多甚至血崩,有些婦女可有周期延長、經血量漸減少,以後月經停止;也有少數婦女驟然月經停止,性器官和第二性徵由於雌激素的減少而逐漸萎縮。

(四)骨及關節症状 更年期婦女往往有關節痛的表現,一般多累及膝關節。由於雌激素下降,骨質吸收加速,導致骨質疏鬆。另一方面,更年期婦女活動量減少,對骨骼機械性壓力減弱,骨質吸收速度較骨的生長速度快,造成骨質疏鬆,臨床表現腰背痛

三、處理

(一)心理治療 多作解釋工作,使更年期婦女了解此系正常的生理變化,消除無謂的恐懼與憂慮。同時應使其家人了解更年期婦女可能出現的症状,一旦發生某些神經功能失調症状時能給予同情、安慰與鼓勵,使其所樂觀、順利地度過這一時期。

(二)一般治療 症状輕者經過解釋後即可消除。必要時服用適量鎮靜藥物,如溴劑、苯巴比妥利眠寧安定等。谷維素能調整間腦功能,有調節植物神經功能的作用,10~20mg,每日服三次。

(三)激素治療 絕大多數更年期婦女不需激素治療,僅用於經上述治療無效者,一般用3~6個月。

1.雌激素:可補充卵巢分泌不足,大劑量並能反饋抑制垂體促性激素分泌,但有可能刺激子宮內膜生長,發生子宮出血。對大劑量使用時間長者,應注意子宮內膜癌的發生。對已絕經的更年期症候群的婦女,使用雌激素量宜小,既達到控制更年期症状又不引起子宮出血,一般用已烯雌酚0.125~0.25mg/日,連續20天,間歇10天的周期治療。對已切除卵巢和子宮而症状較重的病例,可用已烯雌酚0.5~1mg/日,連用20天的周期療法,以後逐漸減量。

2.雄激素:雄激素可抑制垂體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並有蛋白合成作用,服用後有舒適欣快、鎮靜感覺,對消除症状有一定效果。常用甲基睾丸素5mg,每日~2次,舌下含化,或肌注長效苯乙酸睾丸酮10~25mg,每周一次,連用數次,間隔數周后再用。每月總量不宜超過300mg。

參考

32 痛經 | 生殖系統腫瘤 32
關於「婦產科學/更年期症候群」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