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微生物學/腸道桿菌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醫學微生物學》 >> 腸道桿菌
醫學微生物學

醫學微生物學目錄

腸道桿菌(Enteric bacilli)是一大群寄居於人和動物腸道中的革蘭氏陰性芽胞桿菌,常隨人與動物糞便排出,廣泛分布於水、土壤或腐物中。

腸道桿菌屬於腸桿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分類尚未完全統一,過去主要依據生化反應抗原結構進行分類。近十多年來,應用DNA同源性研究、抗生素敏感譜、種和型特異性噬菌體,以及電子計算機分析技術等,使其分類日趨合理。目前腸桿菌科至少有25個菌屬,90個以上菌種、生化群和血清群,其中與醫學關係較密切者見表。

表9-1 腸桿菌科中與醫學有關的細菌

代表種 致病性
埃希氏菌屬(Escherichia) 大腸埃希氏菌(E.coli) 腸道外感染,急性腹瀉
志賀氏菌屬(Shigella) 痢疾志賀氏菌(Sh.dysenteriae) 細菌性痢疾
愛德華氏菌屬(Edwardsiella) 遲純愛德華氏菌(E.tarda) 蛇類等血動物的正常腸道寄居菌,偶見於健康人或腹瀉者糞便內
沙門氏菌屬(Salmonella) 傷寒沙門氏菌(S.typhi) 腸熱症、急性腸炎敗血症
枸櫞酸桿菌屬(Citrobacter) 弗勞地氏枸櫞酸桿菌(C.freundii) 條件致病菌,引起繼發性感染
克雷伯氏菌屬(Klebsiella) 肺炎克雷伯氏菌(K.pneumoniae) 肺炎,泌尿系、創傷感染敗血症等
腸桿菌屬(Enterobacter) 產氣桿菌(E.aerogenes) 很少引起原發性感染
哈夫尼亞菌屬(Hafnia) 蜂窩啥夫尼亞菌(H.alvei) 對人無致病性
沙雷氏菌屬(Serrati) 粘質沙雷氏菌(S.marcescens) 條件致病菌,引起泌尿系,呼吸道及創傷感染
變形桿菌屬(Proteus) 普通變形桿菌(P.vulgaris)

食物中毒,泌尿系、呼吸道感染

耶爾森氏菌屬(Yersinia) 鼠疫耶爾森氏菌(Y.pestis) 鼠疫
歐文氏菌屬(Erwinia) 草原居民歐文氏菌(E.herbicola) 植物寄生菌,曾從人體腸道及化膿扁桃體中分離到

耶爾森氏菌具有腸道桿菌科的共性,有腸道桿菌的共同抗原,與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變形桿菌呈現血清學交叉反應。為編排方便起見,放入動物源性病原菌中講授。

大多數腸道桿菌是腸道的常居菌,當人體免疫力低下或細菌侵入腸道以外部位時,也可引起疾病,故為條件致病菌。有些細菌為致病菌,如傷寒桿菌痢疾桿菌、致病性大腸桿菌等,引起人類腸道疾病。

腸道桿菌具有下述共同特性:

1.形態與結構:中小等大小兩端鈍圓的革蘭氏陰性桿菌,無芽胞,多數有鞭毛,大多有菌毛,少數有莢膜包膜

2.培養特性:需氧或兼性厭氧菌,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良好,為中等大小的光滑型菌落。有些菌在血瓊平板上出現β型溶血,在液體培養中呈均勻混濁生長。

3.生化反應:生化反應活潑,一般說來,生化反應的強弱與其致病作用成反比。乳糖發酵試驗在初步鑒別腸道致病和非致病菌時有重要意義,前者一般不分解乳糖,而非致病菌多數能分解乳糖。

4.抵抗力:不強,加熱60℃經30分鐘即死亡。膽鹽、煌綠等對大腸桿菌等非致病菌有選擇性作用,可製備腸道桿菌選擇性培養基以分離腸道致病菌。

5.變異:易出現變異菌株。最常見的是耐藥性轉移、毒素產生和生化反應等的改變。這在致病力、細菌學診斷、治療與預防中均有重要意義。

6.致病物質:內毒素是腸道桿菌的主要致病物質。部分腸桿菌產生外毒素致病。

7.傳播方式:污染的飲水及食物、經消化道傳播

參看

32 淋球菌 | 大腸桿菌 32
關於「醫學微生物學/腸道桿菌」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