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注射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動脈注射即把醫藥針頭扎入動脈管內,給病人輸入血液或藥液的一種醫療手段。

主要用於輸血,適用於危急病情,注射部位通常選擇橈動脈肱動脈

其它還用於局部癌症化學療法(選擇給癌症所在部位供血的相應動脈)、缺血性腦血管病變(選擇頸動脈)、動脈硬化閉塞症及下肢深靜脈血栓(選擇股動脈)等。

另外,某些吸毒者也採用動脈注射毒品的方法。  

目錄

癌症化療動脈注射療法

癌症化學療法因給藥途徑不同,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全身性化學療法

即由靜脈注射抗癌藥物,經心臟然後動脈送至全身各處以達殺死癌細胞的一種療法,此法最適用於全身性癌症,例如血癌或其它固形並發全身轉移。  

(二)局部性化學療法(動脈注射化學療法)

即經由動脈注射化學藥物,使抗癌藥直接到達並集中於病灶區,最適用於癌症仍局限於身體一部份,尚未全身轉移之固形癌。例如口腔癌。  

動注療法有如下之優點

(一)短期內使腫瘤縮小

根據最近報告顯示在電子顯微鏡下,癌細胞之顯微構造在動脈注射高濃度抗癌藥作用之下,最快幾個小時內即可發現癌細胞受傷死亡,因此臨床上在短期內可見到腫瘤變小,病人很快獲得症状緩解,全身狀況改善,生命得以延長。  

(二)副作用集中於灌注區

全身性毒性較輕微,病患較少受副作用帶來之痛苦,因為動注療法是一種局部療法,抗癌藥在第一次經過動脈至腫瘤區時已大部分被吸收,到達全身之抗癌藥相對減少,因此全身性副作用較小。  

(三)構造及機能上之保存相當良好

由臨床上長期追蹤可知正常細胞所受此療法影響較少,因此對於一些有特殊功能的器官如陰莖、手等就有相當之意義。  

(四)手術簡單,恢復迅速

對一些身體狀況極差之病患亦可適用,大部份病患在簡單麻醉下即可進行。

動注療法抗癌藥物之選擇與全身性化學療法一樣,其差別在於動脈給藥時因藥物集中於腫瘤區,藥量不須像全身性化療一樣大量,因此相對上藥物副作用也比較少,生活質量少受影響,因此大多在門診進行, 對一些晚期病患可以享受其有限生命,家屬在照顧上也較方便,近幾年來更因為迷你皮下植入式注輸管套之發明,植入後身體外表看不出來,治療期間完全不影響日常生活起居,病患更能接受。

動注療法,已知對局部性、,進行性癌,如頭頸部癌、肝癌、消化器癌、骨盆生殖器癌、四肢癌等都有明顯之治療效果,對一些較晚期之病患雖不能治癒但可以達到延長生命及減輕痛苦之目的。最近此療法被廣泛使用於口腔開刀前先動脈注射化學藥物使腫瘤變小,再行開刀,使手術切除更容易進行,尤其是頭頸部癌症可以使手術範圍縮小而達外觀及機能保存之目的。  

頸動脈注射及注意事項

頸動脈注射常用於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變,其操作技巧掌握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臨床療效,是能否減輕病人的痛苦的關鍵。現將筆者在臨床工作中的一些體會記錄下來,與大家共勉。  

1 熟悉並掌握頸動脈的體表解剖位置

從體表觀察,頸動脈位於喉部甲狀軟骨兩側,胸鎖乳突肌的內側。頸動脈注射時,進針位置即上平甲狀軟骨上緣,下至甲狀軟骨下緣1cm處,用手觸摸動脈搏動最明顯處即為穿刺部位。通過學習解剖學我們應更進一步了解到:頸總動脈在甲狀軟骨上緣分為頸內動脈頸外動脈,而在其分叉處有兩處重要結構,即頸動脈竇頸動脈小球,按壓或穿刺其部位可引起心跳、呼吸加快、血壓升高等一系列臨床變化。在甲狀軟骨下緣分布有甲狀腺,注射時若不小心容易損傷其組織。由此可見,頸動脈注射並不像臨床上選位進針那麼簡單,只有正確的掌握其解剖位置,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提高頸動脈穿刺成功率,杜絕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及因其引發的一系列不良後果。  

2 注射過程中的要求

在進行注射時,首先要幫患者選擇好正確的體位,一般採用平臥位,將枕頭墊於頸下(高約8~10cm),頭向後仰,盡量暴露頸部(致使頸部皮膚繃緊以利於穿刺),頭略偏向於穿刺部位的對側(以偏離正中線1~2cm為宜),術者站於病人的右側進行操作。首先要根據解剖位置尋找正確的注射部位,進行常規的皮膚消毒後,用左手食指或食指、中指固定其搏動明顯處的血管,右手食指和拇指固定準針柄部位進行垂直進針,見回血,表明穿刺成功。進針時要注意進針方向,其垂直角度以與頸動脈垂直方向為準,而非與水平面垂直。只有正確掌握其進針角度和頸動脈的部位,才能提高頸動脈穿刺成功率。  

3 注射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頸動脈注射過程中有許多注意事項,主要包括以下面:(1)進針操作前,首先向患者講解注射的必要性及操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用藥後的反應,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以取得患者配合,消除其緊張和焦慮情緒,並囑咐在穿刺成功後盡量避免咳嗽吞咽動作,如有不適儘快告訴醫護人員以免穿刺針脫出造成穿刺失敗;(2)穿刺過程中,注意盡量做到一次成功,避免多次穿刺造成頸部損傷;(3)拔針後要注意用手按壓穿刺點 5~10min,並注意按壓力度要適中,以免血液滲出,造成皮下血腫,影響下一次穿刺。在拔針後按壓時要注意按壓位置正確,以免按壓到頸動脈竇和頸動脈小球引起一系列不良後果。

我們只有了解了頸動脈的位置、掌握操作方法及其注意事項,才能在實際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數,提高我們穿刺的成功率,減輕病人痛苦。  

股動脈注射治療動脈硬化閉塞症護理

前列腺素具有擴張血管和抑制血小板的作用。我院用前列地爾治療動脈硬化閉塞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常採用股動脈注射與靜脈滴注相結合的方法。現將股動脈注射的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 正確的定位

股動脈在股三角區,位於股鞘內,在腹股溝韌帶下方。在髂前上棘恥骨結節之間劃一連線,股動脈走向和該線的中點相交。  

2 操作方法

備齊常規注射無菌用物(將注射器連接頭皮針);協助患者仰臥,將其一側大腿稍外展、外旋,小腿彎曲90°角呈蛙狀,充分暴露局部,消毒皮膚(注射部位和左手示指)。用左手示指在腹股溝韌帶中部摸到股動脈搏動最明顯處並固定好,右手持頭皮針,使針頭與皮膚呈直角,在搏動最明顯處緩緩刺入,刺入深度要根據患者胖瘦而定。穿刺時需細心體會,針頭進入血管有落空感,同時不需要抽動針栓即可有血液迴流,迴流的血液為鮮紅色,則提示已進入股動脈,然後可以注入藥物。  

3 護理體會

操作前向患者及家屬做好解釋工作,取得合作,同時協助患者排空小便。穿刺處皮膚不得有破潰,第一次注射先將此處皮膚用肥皂水清洗乾淨。穿刺時,針頭不要向上穿刺太深,以免傷及腹腔臟器。注射的過程中經常停止推動以觀察有無血液迴流以確認針頭在血管內。同時觀察下肢的顏色變化。注射完畢,立即拔出針頭,用消毒干棉簽按壓5~10min以上。同時囑患者注射後30min不要下床,避免引起局部出血淤血。若穿刺失敗,不宜多次反覆穿刺,以免形成血腫

關於「動脈注射」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