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飲食/馬鈴薯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醫飲食營養學》 >> 補氣類 >> 常用補氣類食物 >> 馬鈴薯
中醫飲食營養學

中醫飲食營養學目錄

【基原】為茄科植物馬鈴薯塊莖

異名】土豆、山藥蛋、洋山芋。

性味歸經】甘,平。入胃、大腸經

【功效】益氣健脾,調中和胃。

【應用】

1.病後脾胃虛寒氣短乏力:牛腹筋150g,馬鈴薯100g,醬油15g,糖5g,蔥、姜各2.5g,文火煮爛,至肉、土豆都酥而入味。(《傳統膳食宜忌》)

2.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疼痛和習慣性便秘:未發芽的新鮮馬鈴薯,洗淨切碎後,加開水搗爛,用紗布包絞汁,每天早晨空腹下一兩匙,酌加蜂蜜同服,連續半月至二十天。服藥期間忌食刺激性食物。(《常見疾病手冊》)

【使用注意】

馬鈴薯發芽,須深挖及削去芽附近的皮層,再用水浸泡,長時間煮,以清除和破壞龍葵鹼,防止多食中毒。脾胃虛寒易腹瀉者應少食。

【現代研究】

由於芽與皮內均含龍葵鹼,它能破壞紅細胞,嚴重中毒時導致腦充血水腫以及胃腸粘膜發炎眼結膜炎。龍葵鹼主要分布在皮部及芽中。

【按語】

我國大部分地區栽培,尤以東北產量多而質優,馬鈴薯是我國人民喜食物。用馬鈴薯製作的食品較多,目前已有馬鈴薯澱粉、炸馬鈴薯片等在市場上出售。馬鈴薯磨汁可治水火燙傷,加醋外敷,可治腮腺炎

【參考文獻】

1.《本草綱目》:「功能稀痘,小兒熟食,大解痘毒。」

2.《湖南藥物志》:「補中益氣健脾胃,消炎。」

參看

32 常用補氣類食物 | 香蕈 32
關於「中醫飲食/馬鈴薯」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