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湯
A+醫學百科 >> 黃連湯 |
來源:張仲景
配伍:炒黃連、炮姜、炙甘草、桂枝各24克,人蔘18克,碎半夏100毫升,大棗12枚,水煎.
主治:胸中有熱而欲嘔吐,胃中有寒而沖痛.
方解:和解之劑,寓意類似小柴胡湯,和解,只是歸經不同.
黃連湯
【來源】《傷寒論》。
【方組趣味記憶】姜貴人與黃老早下。解:姜指乾薑,貴指桂枝,人指人蔘,與虛字,黃指黃連,老為甘草,棗為大棗,下為半夏。
【湯頭歌訣】黃連湯內用乾薑,半夏人蔘甘草藏,更用桂枝兼大棗,寒熱平調嘔痛忘
【組成】黃連9克 甘草9克(炙) 乾薑9克 桂枝9克(去皮) 人蔘6克 半夏6克(洗) 大棗12枚(擘)
【用法】上七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溫服,晝三次,夜二次。
【方論】方中黃連苦寒,上清胸中之熱,乾薑、桂枝辛溫,下散胃中之寒,二者合用,辛開苦降,寒熱並投,上下並治,以復中焦升降之職;更以半夏和胃降逆,人蔘、甘草、大棗益胃和中。合而用之,能使寒散熱消,中焦得和,陰陽升降復常,痛嘔自愈。
【方解】胸中煩熱,欲嘔吐,舌苔黃,乃胸中有熱之見證;腹中痛,腸鳴泄瀉,脈弦緊系胃中有寒之見證。此證因胸熱胃寒而致升降失司,方中黃連苦寒以清胸中之熱;乾薑辛溫以去胃中之寒,二藥合奏清上溫下,平調寒熱之功而為君。半夏和胃降逆,桂枝溫陽升清二藥與共,使升降復司,胃腸安和而為臣。党參、大棗補中益氣,共奏扶正以驅邪之功可為佐,甘草調和諸藥而為使。
黃連湯
【組成】黃連(去須)1兩,乾薑(炮)半兩,艾葉(炒)半兩,烏梅肉3枚。
【來源】《聖濟總錄》卷一七八。
【主治】小兒赤白痢,腹痛。
【用法】上(口父)咀。每服2錢匕,以水8分盞,煎,去滓取3分,空腹溫服。
黃連湯
【組成】黃連(去須)半兩,甘草(炙、銼)半兩,黃藥子1分,吳藍葉1分,梔子仁2枚,犀角屑1分。
【來源】《聖濟總錄》卷一七八。
【主治】小兒血痢無度。
【用法】上為粗末。1-2歲兒每服1錢匕,水7分,煎至3分,去滓,分溫2服,食前服,1日2次。
黃連湯
【組成】黃連2兩(去須),甘草2兩,苦參5兩,柳枝並葉1握。
【來源】《聖惠》卷九十。
【主治】小兒頭面身體生瘡,出黃膿水。
【用法】上銼細,和勻。每用3兩,以水5升,煮至3升,去滓,看冷熱洗浴。即愈。
黃連湯
【組成】黃連(去須為末)1字,乳香(研)1字,燈心5莖,杏仁5枚(去皮尖雙仁,細研),大棗2枚(擘,去核),龍膽(為末)1錢,膩粉半錢匕。
【來源】《聖濟總錄》卷一○三。
【主治】肝經積熱上攻,眼目赤腫疼痛。
【用法】用水2盞,同煎至半盞,臨臥時洗之。
黃連湯
【組成】黃連(去須)1兩半,當歸(切焙)1兩,乾薑(炮)半兩。
【來源】《聖濟總錄》卷三十六。
【主治】肺瘧心虛。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臨發時服。
關於「黃連湯」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