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學/肱骨外科頸骨折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骨科學》 >> 上肢骨折 >> 肱骨外科頸骨折
骨科學

骨科學目錄

肱骨外科頸位於解剖頸下2~3cm,即肱骨大結節之下,胸大肌止點上,也就是肱骨幹堅質骨與肱骨頭松質骨交接處,最易發生骨折故名為外科頸骨折。此種骨折好發於中年和老年人。

一、骨折原因及類型

(一)無移位肱骨外科頸骨折 無移位肱骨外科頸骨折包括裂縫型和無移位嵌入型骨折。直接暴力較小,可產生裂縫骨折。跌倒時,上肢伸直外展,手掌觸地,兩骨折斷端嵌入而無移位產生無移位嵌入骨折

(二)外展型骨折 間接暴力造成骨折。跌倒時上肢外展,手掌觸地在外科頸處發生骨折。骨折近端內收,骨折遠端外展,外側骨皮質嵌插於近側斷端內側,形成向內、向前成角移位。或者兩骨折段斷端重迭移位。骨折遠端移位在骨折近端內側,形成向前、向內成角畸形(圖3-16)。

肱骨外科頸外展型骨折

肱骨外科頸內收型骨折

圖3-16 肱骨外科頸外展型骨折 圖3-17 肱骨外科頸內收型骨折

(三)內收型骨折 較少見。與外展型骨折相反。跌倒時手或肘著地,上肢內收,骨折近段肱骨頭外展,骨折遠段肱骨幹內收,形成向外成角畸形(圖3-17)。

二、移位機理

肱骨外科頸骨折後,受肌肉牽拉引起移位。骨折近段受崗上,崗下肌牽拉而外展與外旋移位;骨折遠端受胸大肌、背闊肌、大園肌、肱二頭肌三角肌牽拉向前內上方移位。如果所受暴力大,骨折移位多,可損傷腋神經臂叢神經,以及腋窩處動、靜脈

三、臨床症状及診斷

肱骨外科頸骨折診斷容易。了解受傷歷史及發病機理,傷後肩部疼痛、腫脹、皮下瘀血肩關節活動受限。大結節下方骨折處有壓痛。根據肩部正位X片可顯示外展或內收骨折類型。還必須有側位片(穿胸位)了解肱骨頭有無旋轉、嵌插、前後重迭移位畸形,以便明確有無骨折端向前成角。

肱骨外科頸骨折應與肩關節脫位鑒別,有時,骨折同時合併肩關節脫位(表3-3)。

表3-3 肱骨外科頸骨折與肩關節脫位鑒別要點

肩外形 肘腕貼胸試驗 肱骨頭位置
肩關節脫位 方肩 陽性(不能同時貼胸) 移位
外科頸骨折 正常 陰性(能同時貼胸) 正常

四、治療

(一)無移位骨折 單純裂縫骨折或嵌插無移位骨折無需固定,三角巾懸吊患側上肢3周。

(二)外展型骨折 移位明顯肱骨外科頸骨折在局麻下行手法整復,超肩關節夾板固定。病人坐位,助手沿外展方向牽引,肩部有反牽引。術者兩拇指抓住骨折近段外側,其餘四指環抱骨折遠段內側,待重迭完全矯正後採取牽拉,端擠手法,助手將病人肘關節內收(圖3-18)。

外展型骨折複位法


1.外展型骨折外展牽引 2.外展型骨折複位法

圖3-18  外展型骨折複位法

如果有向前成角畸形,可用前屈上舉過頂法矯正(圖3-19)。

複位後用4塊夾板超關節固定。或用石膏固定於貼胸位3周,固定後強調早期功能鍛煉。

(三)內收型骨折 治療原則與外展型相同,手法及固定形式相反(圖3-20)。

矯正前成角過頂法

內收型骨折複位法

圖3-19 矯正前成角過頂法 圖3-20 內收型骨折複位法

(四)手術複位及內固定 手法複位不成功,複位不滿意,或骨折後3~4周未經複位,仍有明顯移位青壯年,應採用手術複位,骨園針或螺釘內固定(圖3-21),如骨骺分離,為了準確複位可切開複位,適當內固定。

手術複位內固定


圖3-21  手術複位內固定

參考

32 鎖骨骨折 | 肱骨幹骨折 32
關於「骨科學/肱骨外科頸骨折」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給骨科學/肱骨外科頸骨折條目的留言

--14.17.37.69 2016年8月19日 (五) 20:26 (CST)

留言: 中醫院外科,骨科,主治醫生你好,我今年62歲,男,黃坑鎮村民,電話13172981906。2014年3月手碗骨折上鋼板,現想來貴院拆鋼板,請問拆鋼板現在拆,還是冬天拆比較好?等迴音,,,謝謝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