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論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難經》 >> 論病
難經

難經目錄

目錄

四十八難

曰:人有三虛三實,何謂也?

然:有脈之虛實,有病之虛實,有診之虛實也。脈之虛實者,濡者為虛,牢者為實;病之虛實者,出者為虛,入者為實;言者為虛,不言者為實;緩者為虛,急者為實。診之虛實者,癢者為虛,者為實;外痛內快,為外實內虛;內痛外快,為內實外虛,故曰虛實也。


四十九難

曰:有正經自病,有五所傷,何以別之?

然:經言憂愁思慮則傷心;形寒飲冷則傷肺;恚怒氣逆,上而不下則傷肝;飲食勞倦則傷脾;久坐濕地,強力入則傷。是正經之自病也。

何謂五邪?

然:有中風,有傷暑,有飲食勞倦,有傷寒,有中濕。此之謂五邪。

假令心病,何以知中風得之?

然:其色當赤。何以言之?肝主色,自入為青,入心為赤,入脾為黃,入肺為白,入腎為黑。肝為心邪,故知當赤色。其病身熱,脅下滿痛,其脈浮大而弦。

何以知傷暑得之?

然:當惡焦臭。何以言之?心主臭,自入為焦臭,入脾為香臭,入肝為臊臭,入腎為腐臭,入肺為腥臭。故知心病傷暑得之,當惡焦臭。其病身熱而煩,心痛,其脈浮大而散。

何以知飲食勞倦得之?

然:當喜苦味也。何以言之?脾主味,入肝為酸,人心為苦,入肺為辛,入腎為咸,自入為甘。故知脾邪入心,為喜苦味也。其病身熱而體重,嗜臥,四肢不收,其脈浮大而緩。

何以知傷寒得之?

然:當譫言妄語。何以言之?肺主聲,入肝為呼,入心為言,入脾為歌,入腎為呻,自入為哭。故知肺邪入心,為譫言妄語也。其病身熱,洒洒惡寒,甚則喘咳,其脈浮大而澀。

何以知中濕得之?

然:當喜汗出不可止。何以言之?腎主液,入肝為泣,入心為汗,入脾為涎,入肺為涕,自入為唾。故知腎邪入心,為汗出不可止也。其病身熱,而小腹痛,足脛寒而逆,其脈沉濡而大。此五邪之法也。


五十難

曰:病有虛邪,有實邪,有賊邪,有微邪,有正邪,何以別之?

然:從後來者為虛邪,從前來者為實邪,從所不勝來者為賊邪,從所勝來者為微邪,自病者為正邪。何以言之?假令心病,中風得之為虛邪,傷暑得之為正邪,飲食勞倦得之為實邪,傷寒得之為微邪,中濕得之為賊邪。


五十一難

曰:病有欲得溫者,有欲得寒者,有欲得見人者,有不欲得見人者,而各不同,病在何臟腑也?

然:病欲得寒,而欲見人者,病在腑也;病欲得溫,而不欲見人者,病在臟也。何以言之?腑者陽也,陽病欲得寒,又欲見人;臟者,陰也,陰病欲得溫,又欲閉戶獨處,惡聞人聲。故以別知臟腑之病也。


五十二難

曰:臟腑發病,根本等不?

然:不等也。其不等奈何?然:臟病者,止而不移,其病不離其處:腑病者,彷彿賁響,上下行流,居處無常。故以此知臟腑根本不同也。


五十三難

曰:經言七傳者死,間臟者生,何謂也?

然:七傳者,傳其所勝也。間臟者,傳其子也。何以言之?假令心病傳肺,肺傳肝,肝傳脾,脾傳腎,腎傳心,一臟不再傷,故言七傳者死也。間臟者,傳其所生也。假令心病傳脾,脾傳肺,肺傳腎,腎傳肝,肝傳心,是母子相傳,竟而復始,如環無端,故曰生也。


五十四難

曰:臟病難治,腑病易治,何謂也?

然:臟病所以難治者,傳其所勝也;腑病易治者,傳其子也。與七傳、間傳同法也。


五十五難

曰:病有積、有聚,何以別之?

然:積者,陰氣也;聚者,陽氣也。故陰沉而伏,陽浮而動。氣之所積,名曰積;氣之所聚,名曰聚。故積者,五臟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積者,陰氣也,其始發有常處,其痛不離其部,上下有所終始,左右有所窮處;聚者,陽氣也,其始發無根本,上下無所留止,其痛無常處謂之聚。故以是別知積聚也。


五十六難

曰:五臟之積,各有名乎?以何月、何日得之?

然:肝之積,名曰肥氣,在左脅下,如覆杯,有足。久不愈,令人發咳逆,瘧,連歲不已。以季夏戊己日得之。何以言之?肺病傳於肝,肝當傳脾,脾季夏適王,王者不受邪,肝復欲還肺,肺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肥氣以季夏戊己日得之,心之積,名曰伏梁,起臍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煩心。以秋庚辛日得之。何以言之?腎病傳心,心當傳肺,肺以秋適王,王者不受邪,心復欲還腎,腎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伏梁以秋庚辛日得之。脾之積,名曰痞氣,在胃脘,覆大如盤。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發黃疸,飲食不為肌膚。以冬壬癸日得之。何以言之?肝病傳脾,脾當傳腎,腎以冬適王,王者不受邪,脾復欲還肝,肝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痞氣以冬壬癸日得之。肺之積,名曰息賁,在右脅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熱,喘咳,發肺壅。以春甲乙日得之。何以言之?心病傳肺,肺當傳肝,肝以春適王,王者不受邪,肺復欲還心,心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息賁以春甲乙日得之。腎之積,名曰賁豚,發於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狀,或上或下無時。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氣。以夏丙丁日得之。何以言之?脾病傳腎,腎當傳心,心以夏適王,王者不受邪,腎復欲還脾,脾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賁豚以夏丙丁日得之。此五積之要法也。


五十七難

曰:泄凡有幾?皆有名不?

然:泄凡有五,其名不同。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腸泄,有小腸泄,有大瘕泄,名曰後重。胃泄者,飲食不化,色黃。脾泄者、腹脹滿,泄注,食即嘔吐逆。大腸泄者,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腸鳴切痛。小腸泄者,溲而便膿血,少腹痛。大瘕泄者,里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莖中痛。此五泄之要法也。


五十八難

曰:傷寒有幾?其脈有變不?

然: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濕溫,有熱病,有溫病,其所苦各不同。

中風之脈,陽浮而滑,陰濡而弱;濕溫之脈,陽濡而弱,陰小而急;傷寒之脈,陰陽俱盛而緊澀;熱病之脈,陰陽俱浮,浮之而滑,沉之散澀;溫病之脈,行在諸經,不知何經之動也,各隨其經所在而取之。

傷寒有汗出而愈,下之而死者;有汗出而死,下之而愈者,何也?

然:陽虛陰盛,汗出而愈,下之即死;陽盛陰虛,汗出而死,下之而愈。

寒熱之病,候之如何也?

然:皮寒熱者,皮不可近席,毛髮焦,鼻槁,不得汗;肌寒熱者,肌痛,唇舌槁,無汗;骨寒熱者,病無所安,汗注不休,齒本槁痛。


五十九難

曰:狂癲之病,何以別之?

然:狂疾之始發,少臥而不飢,自高賢也,自辨智也,自貴倨也,妄笑好歌樂,妄行不休是也,癲疾始發,意不樂,僵仆直視。其脈三部陰陽俱盛是也。


六十難

曰:頭心之病,有厥痛,有真痛,何謂也?

然:手三陽之脈,受風寒,伏留而不去者,則名厥頭痛;入連在腦者,名真頭痛。其五臟氣相干,名厥心痛;其痛甚,但在心,手足青者,即名真心痛。其真心痛者,旦發夕死,夕發旦死。


六十一難

曰:經言,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脈而知之謂之巧。何謂也?

然:望而知之者,望見其五色,以知其病。聞而知之者,聞其五音,以別其病。問而知之者,問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脈而知之者,診其寸口,視其虛實,以知其病,病在何臟腑也。經言,以外知之曰聖,以內知之曰神,此之謂也。

32 論臟腑 | 論穴道 32
關於「難經/論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