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學/經絡的標本、根結、氣街、四海
醫學電子書 >> 《針灸學》 >> 經絡總論 >> 經絡的標本、根結、氣街、四海 |
針灸學 |
|
|
經絡與全身各部的聯繫是複雜多樣的,除了前面所介紹的內容之外,還有標本、根結、氣街、四海等理論。這些理論是在論述經絡的分布和氣血運行的基礎上,進一步闡述經絡腧穴上下內外的對應關係,強調了人體四肢與頭身、內臟與體表的特定聯繫,說明了四肢下端的特定穴與頭、胸、腹、背腧穴的對應關係。掌握這些理論,不僅可以加深對經絡分布的特殊規律和氣血運行的特殊狀況的認識,而且可以有效地指導臨床實踐。
(一)標本
「標本」主要指經脈腧穴分布部位的上下對應關係。「標」原意是樹梢,意為上部,與人體頭面胸背的位置相應;「本」是樹根,意為下部,與人體四肢下端相應。
十二經脈均有「標」部與「本」部。如足太陽之本,在跟以上五寸中,穴為跗陽,其標在兩絡命門(目),穴為睛明。根據《靈樞.衛氣》所載十二經脈標本的位置,結合相應腧穴列表如下。
本 標
十二經脈
部 位 相關腧穴 部位 相應腧穴
足太陽 跟以上5寸中 跗陽 兩絡命門(目) 睛明
足少陰 內踝下上3寸中 交信、復溜 背俞與舌下兩脈 腎俞、廉泉
(二)根結
「根結」指經氣的所起與所歸,反映出經氣上下兩極間的關係。「根」指根本、開始,即四肢末端的井穴;「結」指結聚、歸結,即頭、胸、腹部。元.竇漢卿在《標幽賦》中指出「更窮四根三結,依標本而刺無不痊」,意為十二經脈以四肢為「根」,以頭、胸、腹三部為「結」。《靈樞.根結》記載了三陰三陽的根與結。
經脈 根(井穴) 結
太陽 至陰 命門(目)
陽明 厲兌 顙大(鉗耳) 頭
少陽 竅陰 窗籠(耳)
太陰 隱白 太倉(胃)………腹
少陰 湧泉 廉泉……………頭頸
十二經脈的「根」與「本」,「結」與「標」位置相近或相同,意義也相似。「根」有「本」意,「結」有標」意。「根」與「本」部位在下,皆經氣始生始發之地,為經氣之所出;「結」與「標」部位在上,皆為經氣所結、所聚之處,為經氣之所歸。但它們在具體內容上又有所區別,即「根之上有本」,「結之外有標」,說明「標本」的範圍較「根結」為廣。「標本」理論強調經脈分布上下部位的相應關係,即經氣的集中和擴散;而「根結」理論則強調經氣兩極間的聯繫,反映出「根」與「結」之間經氣流注較為集中。
標本根結的理論補充說明了經氣的流注運行狀況,即經氣循行的多樣性和彌散作用,強調了人體四肢與頭身的密切聯繫,說明四肢肘膝以下的特定穴治療遠離腧穴部位的臟腑及頭面五官疾病,頭身部穴位治療四肢疾病有其生理基礎,為臨床治療「上病下取」、「下病上取」等提供了理論依據。
(三)氣街
「氣街」是經氣聚集通行的共同通路。《靈樞.衛氣》記載:「請言氣街:胸氣有街,腹氣有街,頭氣有街,脛氣有街。」《靈樞.動輸》又指出:「四街者,氣之徑路也。」說明了頭、胸、腹、脛部有經脈之氣聚集循行的通路。
《靈樞.衛氣》對氣街有較詳細記載:「故氣在頭者,止之於腦。氣在胸者,止之膺與背腧。氣在腹者,止之背腧,與沖脈於臍左右之動脈者。氣在脛者,止之於氣街,與承山踝上以下。」由此可見,氣街具有橫向為主、上下分部、緊鄰臟腑、前後相連的特點,橫貫臟腑經絡,縱分頭、胸、腹、脛是其核心內容。氣街理論主要闡述人體頭、胸、腹部前後聯繫的徑路問題。臨床常用的俞募配穴、前後配穴以及偶刺法等,均以氣街理論為立法依據。
(四)四海
「四海」即髓海、血海、氣海、水谷之海的總稱,為人體氣血精髓等精微物質匯聚之所。「海」是江河之水歸聚之處。經絡學說認為十二經脈內流行的氣血像大地上的水流一樣,如百川歸海,故《靈樞.海論》指出:「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氣海、有水谷之海,凡此四者,以應四海也。」
四海的部位與氣街的部位類似,髓海位於頭部,氣海位於胸部,水谷之海位於上腹部,血海位於下腹部,各部之間相互聯繫。
四海主持全身的氣血、津液,其中腦部髓海為元神之府,是神氣的本源,臟腑經絡活動的主宰;胸部為氣海,宗氣所聚之處,貫心脈而行呼吸;胃為水谷之海,是營氣、衛氣的化源之地,即氣血化生之外,沖脈為十二經之海,起於胞宮,伴足少陰經上行,為十二經之根本,三焦原氣之所出,乃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又稱血海。
四海理論進一步明確了經氣的組成和來源,四海病變,主要分為有餘、不足兩大類,臨床上可據此辨證施治。
經絡的組成和作用 | 經絡的生理功能和臨床應用 |
關於「針灸學/經絡的標本、根結、氣街、四海」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