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學/空位注射療法
醫學電子書 >> 《針灸學》 >> 刺灸法 >> 空位注射療法 |
針灸學 |
|
穴位注射,是在穴位中進行藥物注射,通過針刺和藥液對穴位的刺激及藥理作用,從而調整機體功能,改善病理狀態的一種治療方法。
(一)常用藥物
根據病情需要,選用各種供肌肉注射的中西藥物。常用的有5-10%葡萄糖溶液、生理鹽水、抗菌素、維生素B1、B12、阿托品、0.5-1%普魯卡因、各種組織液及當歸、川芎、板蘭根等多種中藥注射液。
(二)操作方法
根據注射部位的具體情況和藥量的不同,選擇合適的注射器和針頭。常規消毒局部皮膚後,將針頭按照毫針法的角度和方向的要求迅速進入皮下或肌層的一定深度,並上下提插出現針感後,若回抽無血,即將藥物注入。
注射劑量:因藥物及注射部位不同而有差異,如四肢及腰部肌肉豐厚處,可注入5-10%葡萄糖液10-20毫升,而頭面及耳部等處,一般只注0.3-0.5毫升;中藥浸出液可注入1-2毫升;抗菌素或其他藥物,以原藥物劑量的1/5-1/2為宜。
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三)適應範圍
多用於咳嗽、哮喘、痹症、胃痛、腰痛、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軟組織扭挫傷、神經衰弱、腸炎、菌痢等。
(四)注意事項
1.注意藥物的性能、藥理作用、劑量、配伍禁忌、副作用和過敏反應。凡能引起過敏反應的藥物(如青黴素等),必須先作皮試,副作用較嚴重的藥物,應謹慎使用。
2.一般藥液不宜注入關節腔、脊髓腔和血管內。這些藥液誤入關節腔,可引起關節紅腫、發熱、疼痛等反應;誤入脊髓腔,有損害脊髓的可能。
3.在主要神經干通過的部位作穴位注射時,應注意避開神經干,或淺刺以不達到神經干所在的濃度為宜。如針尖觸到神經干,患者有觸電感,要稍退針,然後再注入藥物,以免損傷神經。
4.注射軀幹部,不能過深,防止刺傷內臟。孕婦的下腹、腰骶部及合谷、三陰交等穴一般不宜作穴位注射,以防引起流產。
拔罐法 | 耳針療法 |
出自A+醫學百科 「針灸學/空位注射療法」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9%92%88%E7%81%B8%E5%AD%A6/%E7%A9%BA%E4%BD%8D%E6%B3%A8%E5%B0%84%E7%96%97%E6%B3%95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針灸學/空位注射療法」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