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學/拔罐法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針灸學》 >> 刺灸法 >> 拔罐法
針灸學

針灸學目錄

拔罐法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燒排除罐內空氣,造成負壓,使罐吸附於施術部位,產生溫熱刺激並造成鬱血現象的一種療法。火罐種類有竹罐、陶罐和玻璃罐。現臨床常用廣口罐頭瓶代替。

1.操作方法

(1)投火法:將酒精棉球或紙片點燃後,投入罐內,然後速將火罐罩在施術部位。此法適於側面橫拔,否則會因燃物下落而燒傷皮膚

(2)閃火法:用鑷子止血鉗挾住燃燒的酒精棉球,在火罐內壁中段繞一圈後,迅速退出,然後將罐罩在施術部位。此法較安全,不受體位限制,節約棉球。

拔罐後,一般留罐10分鐘左右,待局部皮膚充血瘀血呈紫紅色時即可取罐。取罐時,一手扶罐身,一手手指按壓罐口的皮膚,使空氣進入罐內,火罐即可脫落,不可硬拉或拖動。

2.適應範圍

拔罐法有溫經通絡、祛濕逐寒、行氣活血消腫止痛作用。臨床多用於以下幾個方面:

(1)風寒濕痹:如肩背痛腰腿痛

(2)胃腸疾病:如胃痛嘔吐腹瀉

(3)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

(4)刺血拔罐適於急性扭傷有瘀血者,瘡癘和部分皮膚病丹毒神經性皮炎等。

3.注意事項

(1)患者要有舒適的體位,應根據不同部位選擇不同口徑的火罐。注意選擇肌肉豐滿,富有彈性,沒毛髮骨骼凹凸的部位,以防掉罐。拔罐動作要做到穩、准、快。

(2)皮膚有潰瘍水腫大血管的部位不宜拔罐;高熱抽搐者,不宜拔罐;孕婦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拔罐。

(3)常用自發性出血和損傷性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法。

(4)如出現燙傷,小水泡可不必處理,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較大或皮膚有破損,應先用消毒針刺破水泡,放出水液,或用注射器抽出水液,然後塗以龍膽紫,並以紗包敷,保護創口。

參看

32 灸法 | 空位注射療法 32
關於「針灸學/拔罐法」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