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衣殘留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胞衣殘留是指胎兒娩出30分鐘以上,胎盤尚未排出之產後病,又稱胎盤不下,俗稱胞衣不下

目錄

胞衣殘留的原因

胞衣殘留的成因是由於產婦身體虛弱,產程過長,用力過度,疲憊不堪;多胎羊水過多使子宮肌肉過分鬆弛,收縮乏力;多產、密產使子宮纖維組織增生影響子宮平滑肌收縮;過早揉捏子宮,胎盤未出前使用麥角製劑使子宮下端或宮頸外口緊縮狹窄,胎盤瀦留宮腔;蛻膜層發育不全,使胎盤絨毛深淺不同地種植在子宮肌層內;小部分胎盤或副胎盤殘留在宮腔內影響子宮收縮,或孕前患有子宮內膜炎症等因素所致。

胞衣殘留的診斷

典型症状陰道出血。全部滯留和部分粘連者出血量多,全部粘連者出血少;胎盤部分植入者出血多,全部植入者出血少;胎盤殘留者有陣發性大出血,產褥期可見淋漓不盡。血色鮮紅,挾有瘀塊,面色蒼白或青紫時出冷汗全身乏力胸悶憋氣。日久失治者可伴發嚴重貧血失血性休克,危及產婦生命。

胞衣殘留的鑒別診斷

胎盤植入臨床表現胎兒娩出後,胎盤持續不下者,伴有或不伴有陰道出血

胎盤前置:根據失血量而不同,多次出血,呈貧血貌,急性大量出血,可發生休克。除胎先露有時高浮外,腹部檢查與正常妊娠相同。失血過多可出現胎兒宮內缺氧,嚴重者胎死宮內。有時於恥骨聯合上方可聽到胎盤雜音,但當胎盤附著在子宮下段後壁時則聽不到。

胎盤早剝:妊娠20周後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盤在胎兒娩出前,部分或全部從子宮壁剝離,稱為胎盤早剝(placental abruption)。胎盤早剝是妊娠晚期的一種嚴重併發症,具有起病急、進展快,若處理不及時,可危及母兒生命。國內報導的發生率為4.6‰~21‰,國外的發生率為5.1‰~23.3‰。發生率高低與分娩後是否仔細檢查胎盤有關。有些輕型胎盤早剝於臨產前可無明顯症状,只在產後檢查胎盤時,發現早剝處有凝血塊壓跡,此類患者易被忽略。

典型症状是陰道出血。全部滯留和部分粘連者出血量多,全部粘連者出血少;胎盤部分植入者出血多,全部植入者出血少;胎盤殘留者有陣發性大出血,產褥期可見淋漓不盡。血色鮮紅,挾有瘀塊,面色蒼白或青紫時出冷汗全身乏力胸悶憋氣。日久失治者可伴發嚴重貧血失血性休克,危及產婦生命。

胞衣殘留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加強產前檢查,積極預防與治療妊高征;對合併高血壓病慢性腎炎等高危妊娠應加強管理;妊娠晚期避免仰臥位及腹部外傷;胎位異常外倒轉術糾正胎位時,操作必須輕柔;處理羊水過多雙胎分娩時,避免宮腔內壓驟然降低。

參看

關於「胞衣殘留」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