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內輕微隱痛墜脹或不適感
A+醫學百科 >> 肛內輕微隱痛墜脹或不適感 |
肛內輕微隱痛墜脹或不適感是肛竇炎的臨床症状。肛竇炎(anal sinusitis)又稱肛隱窩炎,是肛竇及肛門腺內的炎症性病變。它是一種重要的潛在感染病灶,約有85%肛門直腸病變與肛竇感染有關。
目錄 |
肛內輕微隱痛墜脹或不適感的原因
(一)發病原因
1.感染與損傷 肛竇因竇底在下,開口朝上,呈袋狀,引流差,容易貯藏糞便引發感染和損傷,肛竇的邊緣又有游離的半月形的肛瓣,也容易受到干糞塊的擦傷或被排便時撕裂。排便次數增多或患腸炎、痢疾、腹瀉、便秘等,頻繁刺激肛竇和肛瓣。身體和局部抵抗力降低,或有周身慢性消耗性疾病,糞便和異物存積肛竇,竇道受到阻塞,使肛腺分泌的肛液引流不暢,加上糞便分解,病菌繁殖,肛竇即發炎腫脹。常見的致病菌有大腸埃希桿菌、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產氣桿菌、鏈球菌、結核桿菌、綠膿桿菌等,其中大腸埃希桿菌佔60%~70%。
2.性激素的影響 高月晉等(1985)指出,與皮脂腺一樣,肛腺的發育與功能主要受人體性激素的調節,性激素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肛腺的增生與萎縮,因此性激素的水平與肛竇炎的發生有密切關係。而性激素中以雄激素的影響最大。人一生中,新生兒體內由母體帶來的雄激素較多,故肛周感染較多,一過發育成長期,隨雄激素水平下降,肛周感染有的可自愈。男性及青壯年雄激素水平較高,故而肛腺感染增多,肛周膿腫常發於青壯年。老年性激素水平明顯下降,肛腺隨之萎縮,因此老年很少發生肛竇炎及肛周感染。
3.胚胎髮育的影響 認為在胚胎髮育的第7周,泄殖腔膜和肛膜破裂,與後腸融合,此時泄殖腔膜的背側部分衍生為肛管、齒狀線和肛柱的下部,若由於某種原因造成肛膜與後腸之間發生異常融合,不能形成正常齒狀線和隱窩,而形成不規則齒狀線和過深隱窩,出生後容易受細菌感染和損傷,形成肛竇炎、肛周膿腫和肛瘺。臨床觀察證實肛周膿腫和肛瘺患者的肛隱窩常異常加深,可深達3~10mm,數目可增至3~13個,胚胎髮育影響著肛竇的學說已為專家廣泛認可。
(二)發病機制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肛內輕微隱痛墜脹或不適感的診斷
慢性期無明顯症状,但常有肛內輕微隱痛墜脹或不適感,或肛腺分泌減少,肛管乾澀,排便不暢等。急性發作期則有排便疼痛,分泌物多,手紙偶然帶膿血,燒灼不適,肛門墜脹等。如果肛門括約肌受炎性刺激,可引起括約肌輕度或中度痙攣性收縮,常有短時間陣發性鈍痛,或疼痛持續數小時,嚴重者疼痛可通過陰部內神經、骶神經、會陰神經出現放射性疼痛。
肛內輕微隱痛墜脹或不適感的鑒別診斷
肛內輕微隱痛墜脹或不適感的鑒別診斷:
1、排糞時肛門灼痛:肛裂可因排糞引起周期性疼痛,這是肛裂的主要症状。排糞時,糞塊刺激潰瘍面的神經末梢,立刻感到肛門的灼痛,但便後數分鐘疼痛緩解,此期稱疼痛間歇期。
2、直腸疼痛:肛門直腸痛疼是肛腸疾病發生的最常見的症状,由於解剖和生理學的關係,肛腸疾病的痛疼多發生於下腹部、會陰部,肛緣及直腸下段。】
3、肛門區紅腫及痛性硬塊:肛門區腫脹疼痛是肛管直腸周圍膿腫的主要症状。檢查時可見肛門局部紅腫,壓痛及痛性硬塊。
4、肛門短時間陣發性鈍痛:肛門常有短時間陣發性鈍痛,或疼痛持續數小時,是肛竇炎的臨床症状常見的表現。肛竇炎又稱肛隱窩炎,常是肛管直腸部位感染性疾病的發源病灶,因症状不重,易被忽視。
5、肛門劇痛:肛門劇痛顧名思義就是肛門處劇烈疼痛。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排便時,但也可能在非排便時發生。主要與以下幾種疾病有關:肛周膿腫、內痔嵌頓、肛裂、肛管直腸癌晚期還有肛門異物。
慢性期無明顯症状,但常有肛內輕微隱痛墜脹或不適感,或肛腺分泌減少,肛管幹澀,排便不暢等。急性發作期則有排便疼痛,分泌物多,手紙偶然帶膿血,燒灼不適,肛門墜脹等。如果肛門括約肌受炎性刺激,可引起括約肌輕度或中度痙攣性收縮,常有短時間陣發性鈍痛,或疼痛持續數小時,嚴重者疼痛可通過陰部內神經、骶神經、會陰神經出現放射性疼痛。
肛內輕微隱痛墜脹或不適感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辣椒、酒類對直腸粘膜有直接刺激作用,過度進食則會引起直腸粘膜充血、擴張。辣椒和酒類也會刺激肛門瓣及肛竇,引起局部發炎而導致肛竇炎,因此應少吃這類刺激型食物。
參看
關於「肛內輕微隱痛墜脹或不適感」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